严善思(644~728年),本名撰,字善思,以字行。同州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其父严延通晓儒术,善识图谶。善思继承家学,尤善天文、历数及卜相之术。青年时即以博学出名,为宰相褚遂良和上官仪所赏识。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善思应销声幽薮科登第,除襄阳尉。后因母亲去世,离任服丧。此后又隐居十年不仕。武则天登上皇位以后,延揽人才,擢善思为监察御史兼右拾遗内供奉。
善思生性耿介
,嫉恶如仇。他数次上 书陈时政得失,议论国政,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当时,由于武则天实行的酷吏政治,来俊臣等一帮酷吏,任意诬陷朝臣,大兴冤狱。中书舍人刘允济遭诬陷,定为死罪,善思出面为刘辩冤,使刘得免一死。事后,他对刘允济一字不提。天授三年(692),酷吏政治仍在继续,朝野人不自安,上下怨声载道,影响着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武则天觉察到酷吏党的滥刑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有意开始收敛告密政策。《资治通鉴》记载说:“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这年七月,在武则天支持下,严善思对告密案件进行复查,将那些专以诬陷为事、凭空捏造陷害报复、投机钻营的告密人治罪,大大打击了罗织之党的气焰。693年,他巡查司刑寺,又开释案情不实者百余人。他的行为,引起来俊臣等酷吏对他的仇恨,于是便给他罗织罪名,将他流放到交趾郡(治今越南河内市),五年后遇赦而还。
善思回到长安,武则天命他担任太史令。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敬晖等五人发动军事政变,杀了武则天的宠男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交出了皇权。中宗李显复帝位,善思升为给事中。是年十一月武则天卒,朝廷议定合葬于高宗乾陵。善思认为不妥,即奏议说:今若启开乾陵合葬,是以卑动尊,术家所忌。且陵内玄阙石门之缝隙,皆以铸铁锢封,非凿不能开。汉代的皇后多另起陵墓,只有魏晋才有合葬。而汉代延续了四百年,魏晋皆很快消亡。今若在乾陵附近,另择一地安葬,既得从葬之意,又成固本之业。山川精气,上为星象,葬得其所,则神安而后嗣昌,若葬失其宜,则神危而后嗣损。望行古之明规,割私情爱欲,使社稷长久(大意)。中宗皇帝没有采纳。
景龙中,善思迁为礼部侍郎。时中宗怯弱,韦皇后干预朝政,善思预料将发生变故,他为避祸,自请出朝任汝州刺史。当时相王李旦辅政,他对姚崇说,韦氏将有祸,相王必登位,应设法保护相王。景龙四年(景云元年,710)六月,李隆基发动政变,韦皇后-势力被除,李旦即皇帝位,姚崇将善思的话告诉李旦,善思被召回朝任右散骑常侍。
严善思原在汝州任上时,谯王李重福在贬,由合州移均州,路经汝州与他相识。李旦即位后,李重福在洛阳发动政变,拟夺皇位,在草拟的制中,署善思为礼部尚书。李重福失败,善思被大理寺劾奏“与逆人重福通谋,合从极法。”他被捕下狱,定为死罪。经韩思复两次上奏,提出宽宥,睿宗方准许免去死罪,流放静州(在今广西境)。不久,遇大赦放还。开元十七年(728)卒,时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