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黍(1890~1951年),祖籍金门。童年在家乡念书,后赴福州英华书院肄业,毕业后到美国西根大学深造,获教育学士,嗣又攻读历史,考取历史学硕士。先赴菲律宾宿务中学执教,民国19年(1930年)应邀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兼附属高中部主任。民国26年,受聘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海外华侨掀起汹涌澎湃的抗日运动,他深受陈嘉庚的影响,领导华侨中学师生响应南侨筹赈会的号召,宣传抗日。民国31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他逃过了大检证的劫数,带着岳父和妻儿到后港四条半石(约6公里处)朋友薛嘉种的树胶园居住,生活很艰苦。有人要介绍他到《昭南日报》或其他部门工作都被他严词拒绝,他表示“宁可饿死,也不愿事敌求存”。
民国3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华侨中学校园还有驻军,他挑起复办华侨中学的重任。华中复办初期,只依靠学费收入支持开销,他总是先发薪金给教师,剩余的才给自己。虽已不是战争年代,但还过着三餐不饱的日子。
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在新加坡的盟员之一。民国37年,经他同意,华侨中学和南洋女子中学的学生在华侨中学礼堂举行五四运动纪念会,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地政府认为这是非法活动,便向董事部施加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改任羉兴公司财政兼文书。
1951年6月25日凌晨,新加坡英殖民地政府政治部出动大批警探,采取大逮捕行动,带走羉兴企业有限公司15名股东、职员及有关人士,罪名是“不顾禁运,偷运树胶到中国”。其中3人在盘问之后,不久即获得释放,11人被驱逐出境,只他一人被扣押于棋樟山拘留所。同年11月10日病死于中央医院。
他逝世的消息轰动新加坡、马来亚华人社会,许多人指责殖民地政府草菅人命,拖延被扣留者提出到中央医院治病的请求。他的死讯传到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殖民地政府提出抗议,指出薛永黍曾受-。11日出殡,有几百人冒着殖民统治-的风险前往送殡,棋樟山的难友(政治犯)在狱中举行追悼会,北京归国华侨1000多人在中山公园举行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