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颖苏(1811~1864年),北关人。初字采山,后改琯樵,号懒樵、懒云山人、北谿渔隐、书画禅。其叔祖谢廷爚、父谢声鹤、姐谢浣湘、兄谢维崧、弟谢颖锋多擅诗词书画,饮誉当时。颖苏家学渊源,兼受邑中风气薰陶,9岁即能画能诗能琴,尤工书法。稍长,无意科举,埋首丹青。初拜沈锦洲为师,奠定周密不苟、秀劲工致的严实基本功和半工半写、凝炼浑朴的画风。继向来诏任职的外籍画家艺人求教,转益多师,并揣摩前代名作,博采众长。弱冠已驰名远近。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应闽浙总督颜伯焘征聘入幕府,从此长期寓居省城,作幕于督、抚、将军府间。幕僚生涯使颖苏获得广游名山大川,并结识林则徐、汤雨生、齐梅麓等时彦名流的机会,书画修养日深。后更吸取宋元以后闽人画技,揉进部分扬州八怪艺风,融会贯通,自出新意,很快成为省垣画坛翘楚,被尊为独树一帜的闽派(又称诏安派)领袖。颖苏于花鸟山水、书法篆刻,无不精工,笔力沉雄,蔚然深秀。生前其花鸟画已入宫廷,民国后为故宫文华殿所收藏。
咸丰七至十年(1857~1860年),颖苏东渡台湾传经讲学,给台湾书画界留下巨大的影响。日本占据台湾后,掠夺颖苏的山水画珍藏于东京博物院,并曾改颖苏为日籍(因台湾划归日本),列入日本画史。日本汉学家尾崎秀真撰文称誉谢颖苏“为清朝中叶以后南清第一巨腕”。
同治三年(1864年)初冬,颖苏由榕返诏,转道广东候补(同知衔)。适太平天国李世贤部据漳州,往诏安道路不通,颖苏暂寓万松关清兵提督林文
察处。农历十一月初三,太平军奇袭万松关驻军,颖苏中弹殒命,终年54岁。事后,清廷给予钦赐祭葬、入祀省忠烈祠、子孙世袭云骑尉的褒赏。颖苏遗稿仅存《谈画偶录》(残本)。后族孙谢继东集其书画作品上的诗、序、跋、短语,合《谈画偶录》残稿,编为《北谿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