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籍

[公元1900年-1975年]

   谢丹籍,字仲文、鸿经,屏南县代溪乡谢厝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谢家数世操医业,迄之已六传。
  丹籍幼受家学,16岁时负笈跋涉于四坪村九峰寺,就学于韦凤庭学馆。
  民国8年(1919年),因家道日衰,丹籍遂弃儒学改承祖业从医。早晚攻读张仲景陈修
园的医书。一部《医宗金鉴》常置案头,以备随时翻阅。不二年,于本村昇平弄头设“太春和药房”,博采诸家医案,因人辩证谨慎处方,疗效常见于三五剂。官岭村孙某患伤寒热已七八天,口渴腹痛,吐痢皆浓血,腥臭难闻,连请数医用药无效。后经丹籍运用“四诊”之法日夜观察,终以白头翁汤一昼夜连服三剂,病症大减。但腹痛未愈,复诊知其因吐痢内崩,就以阿胶、大甘草煎汤服数日,病愈。因此医名惭彰。
  丹籍设药房意在济世救危,不图重利。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河南难民流浪至谢厝,儿病奄奄又无钱就医。丹籍获悉后,以牛黄、犀角无偿送服,调治数日,转危为安,临别还赠款资助,并告诉调养之法。此善举,被传为美谈。
  丹籍医风医德日益传播,古田、宁德、政和等邻县患者常登门求医,均获医治。
  1953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丹籍争先申请药铺公私合营。公社化时期,被聘到代溪医院任中医师。此时他年近花甲,仍和年青人一起上山下村,为病者服务。他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态度和蔼,工作细致,谨慎下药,使病人转危为安。人们称他为“活菩萨”。
  1960年,丹籍调到屏南县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并兼任中医研究所工作。此时,他医术更加成熟。无论寒暑,他坚持白天门诊,晚上整理临床笔记。1960~1965年,共记述病例病理23本。其中《麻科治疗》一书,已由屏南中医研究所刊印。老中医叶祥安(福州籍)作诗赞曰:“杏林听虎啸,枯井闻龙吟;屏院君数一,医名振古宁”。
  1966年“文革”初期,丹籍被打成“ 学术权威”,下放老家保健站,心身备受摧残,但他仍不弃不馁,义务为患者治病,群众深为感激。
  丹籍一生好诗,著有《梦草轩存稿》,有诗300余首,多为医余感怀,还有行医经验总结、谷洋八景题咏以及教育儿孙诗等。其子行医家乡,其孙悬壶建阳,总不忘乃翁教导:“从来医道称仁术,富贵须当一例看;本此慈悲心一片,勿萌贪婪计多端。”
  -,丹籍几遭劫难,医书散失,诗文被毁,心身交瘁,终至卧床。1975年,他寿终于家乡,享年75岁。临终前,经省医学院评为福建省72名老中医之一。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谢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

屏南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当代人物专题

当代相关影视剧

屏南导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