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翊俊(1913—1945),1913年出生于广西陆川县乌石乡旺岭村一户贫农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尽管家境贫穷,父亲还是省吃俭用送他到村办小学念书。1933年夏,他高小毕业;同年秋,考入陆川初中。家里本无力供他上学,但因他求学心切,父亲找到族长请求资助,获得了每年2000铜元的补助。进入陆中后,温翊俊刻苦自砺,发奋读书,学习成绩优秀,数学成绩更是拔尖。
陆川中学是陆川革命的摇篮。早在1926年,陆川第一个共产党员宁培瑛就在这里传播过马克思主义。1929年,这里建立了陆川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从那时起,陆中便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场所、全县-的中心。温翊俊在这里接受了浓厚的革命风气的熏染,树立了远大的革命理想,立志要为推翻旧制度奋斗不息。他参加了由陆中支部组织的读书会及晨跑队等活动,如饥似渴地阅读鲁迅、冯铿、殷夫的文章以及《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为防备 教师搜查,温翊俊总是在被窝中偷偷阅读进步书刊,看完立即撬开地面火砖,埋在床脚下。
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温翊俊和进步教师、同学一道参加了由中共陆中支部领导的声援一二九运动的-和--。他们登台演说,发表宣言,散发传单,一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投降主义!”等口号。这场运动,在全县震动很大。经过斗争的锻炼,温翊俊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并加入了党组织领导的抗敌后援会。
1935年春,周可法到陆中任校长后,制订种种 措施控制学生。温翊俊和进步同学一起同周可法等进行斗争。周可法恼羞成怒,仿效希特勒国会纵火案的手法,焚烧了国旗和国民党党旗,又嫁祸于陆中的进步师生,致使国民党陆川县政府派出-包围陆中,逮捕了一些进步师生。温翊俊等进步同学利用一二九运动后的有利形势,发起了倒周-,向县外发出倒周宣言,在全县中小学生和外地学生的声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广西省政府-调走了周可法,-取得了胜利。
1936年,广西当局把全省应届中学毕业生集中军训。1937年1月,温翊俊到武鸣接受军训。根据党组织的布置,温翊俊把这次受训作为一个难得的学习军事技术的机会,为将来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打下基础。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苦练军事技能。课余,他还带头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各项活动。经过党组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养,同年5月,温翊俊由黄吉士、徐世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军训结束后,温翊俊回到陆川老家。
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升学,党组织介绍他到陆川清平乡中心小学教书。抗战爆发后,他带领师生到街头和附近农村演讲、演戏、写标语、发传单,并带领学生到路口设卡检查没收日货,使抗日救亡、保卫家乡的思想深入民心。
1938年,党组织决定推荐他任清平乡副乡长,利用这个合法身份作掩护,从多方面开展革命工作。1939年,温翊俊调回乌石乡坡心小学教书,并担任中共乌石区委书记。
1940年冬,温翊俊被党组织安排去桂林学习,学习结束后,安排在钟山县工作。1942年4月,他调回陆川任县委书记。温翊俊以陆城新生书店经理的身份开展地下工作。书店秘密地向党内同志和进步人士供售《新华日报》、《群众》、《共产党宣言》、《列宁选集》、《论持久战》等革命书报。温翊俊还以办货、推销书籍为名,秘密地到各区委、支部检查、布置工作。当时延安整风运动正在进行,温翊俊布置各区委、支部组织党员学习《整风文献》,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使全县党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42年7月,桂林发生了“七九”-事件。1943年1月又发生了玉林“一一三”和南宁“一一五”-事件。广西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广西的局势变得异常险恶。根据上级指示,温翊俊离开陆川县城,转回乌石旺岭村老家,进行秘密活动。他深入县城,龙河、清湖、盘龙等地,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及时地把暴露了身份的同志转移出去,选派没有暴露身份的同志坚持各区委、支部的工作。温翊俊辗转往来于各地,有时一个晚上步行上百里,经常露宿山野,忍饥挨饿,工作十分艰苦、危险。同志们劝他多加小心,他总是说:“怕什么?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1943年春,温翊俊在组织的安排下离开陆川,到陆川、博白边境的凌清小学,以教书为业隐蔽下来。他在该校建立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陆续开展地下党的工作。
1944年9月,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梧州、平南相继沦陷,桂东南形势危急。10月2日,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和玉林区特派员吴家宜在贵县召开桂东南各县地下党负责人会议,成立了“桂东南抗日游击办事处”。温翊俊接到上级指示后,从博白回到陆川,担任县委书记,组织、筹划抗日武装队伍。温翊俊召集撤往外地隐蔽的党员回陆川,组织近百名党员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建立“陆川抗日民主同盟会”,温翊俊担任主席。广大群众抗日情绪高涨,纷纷加入抗日同盟会,清湖、盘龙地区会员达1000多人。随后,建立了桂东南陆川抗日自卫军,温翊俊任政委,下设盘龙、清湖和龙河三个支队,武装人员700多人。
1945年2月26日,清湖支队分兵三路向国民党清湖乡公所发起围攻,打响了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 。由于顽军力量较强,两次围攻均失利。温翊俊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部队向博白方向转移,与博白起义队伍配合,建立陆博、廉(江)抗日根据地。但当队伍进入博白县本田乡一带歇息时,盘龙支队第二大队在蚊丁村遭到国民党陆川自卫大队的跟踪偷袭,造成牺牲24人的惨痛损失,在回师陆川山底的半途中,部队两次进攻盘龙乡公所又遭失利。接连的军事失利使温翊俊万分焦急。3月4日,他在大猴嶂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遣散非武装人员,调整队伍。会后,温翊俊连夜赶赴清湖,和清湖支队商讨一起联合行动。但在3月7日至9日,清湖三水根据地遭到陆川“剿匪”副司令吕芋农率领的玉林、陆川、廉江、化州 武装800余人连续三天的联合围攻,起义队伍遭到很大损失。温翊俊拼死突出重围,然后去找盘龙支队。当他绕道到达化州县境附近的鹅斗窝口时,不幸被守卡队员发现并当即被捕。温翊俊的父亲得知儿子被捕后,冒着冷风阴雨去化州县城探监。温翊俊脱下身上仅有的一件毛背心,叫父亲带回去给他年幼的儿女御寒。父亲老泪纵横说:“天气这么冷,你还是自己穿着吧。”温翊俊不肯,硬是把毛衣推出铁门外,并说:“我被提审过三次,敌人无法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消息,估计他们也不会放过我。我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我的子女长大后,要他们继承父志,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他还托父亲转交一封信给他的妻子,信中说;“你还年轻,要趁早改嫁……”
1945年3月18日,阴冷的天飘着小雨。温翊俊惨遭敌人 杀,时年32岁。
(乐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