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定夫,又名马镇西,号马丁,1915年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东汇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在家乡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14岁考入盂社县城高小读书时,即开始接触-、李大钊、鲁迅等先进分子的作品,心中逐渐萌发民主思想和对社会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在新民中学和友仁中学读书时,因思想进步,经常参加同学自发的斗争活动而被校方开除。1933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有一次,校方请一豪绅到校讲演,大肆宣扬“有地无穷”论,说什么地主富农是靠土地致富,不是靠农民生活,倒是地主的善心养活了农民等等。针对这一谬论,马定夫在《新闻晚报》、《太原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地亡要穷》、《猪嘴绅士》等文章,予以严厉批驳,并组织进步同学,贴标语,散传单,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他的这些进步行动,被学校当局视为“过激行为”、“滋扰社会”,开除出校。为了追求光明,马定夫于1935年离开山西,赴北平考入镜湖高中读书,通过关系开始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触,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并在1935年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斗争生涯。第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马定夫受党的派遣,辍学回到故乡榆社县,加入当时在山西有合法地位的抗日牺牲同盟会,开展宣传救亡活动,组织榆县抗日游击队。为解决队伍的0弹药和经费问题,他多次与当地的国民政府交涉。可担任县长的樊亮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阳奉阴违,想尽办法拖延推诿,给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此,马定夫带领同志们通过合法斗争,揭露樊亮的贪赃枉法的种种丑行和破坏团结抗日的劣迹。最后终于将此人赶出榆社,调来了中共党员高沫鸿担任县长。在高沫鸿和八路军工作团的支持下,榆社县抗日游击队于1937年10月顺利成立。马定夫任游击队第三大队指导员兼队长。11月,中共榆县县委成立,马定夫担任组织部长。1938年5月改任宣传部长。1939年后,榆社抗日游击队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他历任晋中独立支队政治部教育科长、-科长、太行第二分区政治部主任。后任新编第十旅第三十团政委,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战场带领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1943年,他率领全团参加有名的袭击祁县印染厂战役,重创日伪守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马定夫关心群众,爱护干部、战士,深受广大指战员的爱戴。榆社县至今流传着他当年在柳树沟为一个身患重病的贫苦农民送医送药,带战士为之播种收割庄稼,使这个农民脱离困境,成为一名抗日积极分子的动人故事。
1943年6月,担任八路军新编第十旅第三十团政委的马定夫奉军区的命令,带着部队来到晋中地区的太谷县南山根据地中北岭一带,执行上级交给的“抢收小麦、保卫夏收”的战斗任务。
粮食,对于在长期战争中艰苦对峙的双方来讲,都有着重要意义。敌人不时地派人马车辆到收麦区抢掠,而八路军指战员则一面帮助老乡收割,一面严阵以待,只要敌人一出动,就针锋相对,给予迎头痛击。所以自麦收开始以来,敌人一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一天,日军驻太谷县的宪兵队长中野,在多次抢粮受挫后又纠集了凤山据点的100多名日伪军,向正在收割小麦的中兆岭一带发动偷袭。消息传来后,马定夫立即率部到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布置埋伏。他先以太谷县的小股民兵干扰和吸引敌人。中野见阻拦他的只是几个“土八路”,自以为得计,就气势汹汹扑了过来。追着追着,追到了八路军的伏击圈内。马定夫见敌人上当,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开火,顿时硝烟四起,杀声震天,八路军战士一个个像下山的猛虎一般杀向敌群,刚才还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日伪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刹时间被打得人仰马翻。那个宪兵队长中野,还没来得及组织进行抵抗就被击毙,30多名敌人被打死。
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大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从此,城里的敌人再不敢肆无忌惮地下乡疯狂抢粮,群众在第三十团指战员的保护下顺利地收割了成熟的小麦,有力地支援了抗日部队。
夏收结束后,太谷县六区民主政府于7月22日夜晚,在枫子岭召开军-欢会庆祝胜利。敌人得到情报,纠集了200多名日伪军从黄封据点出发,向枫子岭发动袭击。23日凌晨4时许,当发现敌情时,敌人已占领了枫子岭东南的山头。战斗打响了。敌人凭借占据的制高点用猛烈的炮火向村里扫射轰击,撤退转移的道路已被严密地-了。要想保护群众和政府人员的安全,必须攻占岭东南山头那个制高点,否则等敌人站稳脚跟后向村中攻来,后果将不堪设想。马定夫在冷静地分析敌情后,果断地通知区干部作好转移准备,同时对部队下达战斗命令:“同志们,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必须拿下东南面的山头,掩护群众转移。我们的口号是,有我们就有群众。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
争夺制高点的战斗开始了。马定夫率领全团指战员们,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一次又一次地向山上发起冲锋。敌人凭借地形的优势和强大的火力一次次地反击着。激战进行了3小多小时,敌人终于在八路军将士的英勇冲击下败下阵来。马定夫带领部队占领山头后又利用有利地形,顽强地抵抗敌人的反扑,直到枫子岭的1000多名群众和干部安全转移后,才撤出战斗。他本人却因在这次战斗中腹部中弹,抢救不及,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得知马定夫为保卫根据地群众和干部壮烈牺牲的消息,当地群众万分悲痛,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故乡榆社县则立即组织了有120人参加的“马定夫0连”,在太行山上打击来犯之敌。太行第二区民主政府为了纪念他,把第三十团第三连命名为“马定夫爱民连”。1946年,太谷县将枫子岭村更名为“马定夫村”,并建起马定夫烈士纪念馆,永远怀念这位抗日英雄。
少小才华似瑾瑜,文章声誉播萁榆。
青年矢志崇马列,早岁从戎杀豹狐。
转战漳源民拥戴,出师谷邑敌惊呼。
英雄血染枫林路,千载流芳马定夫。
这首诗是太行革命老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山西省政协秘书长的刘秀峰在纪念马定夫牺牲40周年之际所作。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生动的笔墨,形象准确地概括了马定夫烈士短暂而又辉煌壮烈的一生,使这位书卷气很浓的抗日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于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