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发奎,别号浩月,1924年12月13日出生在今威宁县龙街区灼甫乡高营村一个彝族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刚直不阿。七、八岁时,他就读于家乡的明德小学(今灼乐多小学)。尽管家境清寒,他还是在校坚持勤奋学习,刻苦攻读。1937年,他终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高小毕业文凭,后因家庭实在无力继续供读,才-缀学务农。
1942年,怀着强烈求知欲的禄发奎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徒步前往榕江,考入了国立贵州榕江师范学校简师部(学制四年)。
1944年,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伸到贵州独山和云南保山,报国心切的禄发奎怀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青年远征军。”在贵阳,他拜见同乡进步青年陆宗棠,陆宗棠关于时局问题的一些见解启发了他,他便放弃从军的打算,决定回乡从事教育,唤醒民众,团结民众,一致对敌。于是,禄发奎便回到家乡,在母校明德小学任教。 禄发奎回母校任教,深受乡亲们的欢迎和校方的器重。他担任高年级语文、算术、音乐和体育等多门学科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教导。他时常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祖国的独立和强盛而勤奋学习。即使学生临近毕业离校时,他也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强-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本人身体力行,对各民族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所教学生,多数品学兼优,实堪为师生表率。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位富有理想,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年轻教师,于1949年春天打入敌人所创办、由中共地下党员陆宗棠任社长的《滇东日报》社任。在此期间,禄发奎按党的指示,利用国民党的报纸,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陆宗棠介绍,滇东特支批准,于1949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昭通伪专员安纯三准备向我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下毒手,党组织决定将已暴露身份的同志撤离昭通,派禄发奎、张斐然回威宁两北农村与先期派出的陆思明、卢韬共同展开农运,组织革命武装。陆思明任组长,张斐然负责组织,禄发奎负责宣传,他们利用亲友、师生关系,秘密深入彝乡苗寨,发动青年学生参加革命。这批青年,多数由陆思明、禄发奎带领到云南省者海滇东北人民军政干校学习,为游击团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
游击团成立后,禄发奎任三连指导员兼连长。他很善于作战土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表现突出。
1950年4月,曾向我军投诚起义复又叛变的蒋军李弥残部仝登文团,企图与盘据威宁的匪首(-救国军第八兵团司令)罗湘培结成同盟,卷土重来,威宁游击团奉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命令在团箐阻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曾引导禄发奎走上革命道路并培养其入党的政委陆宗棠的牺牲,更加激起禄发奎对战友的深情怀念和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他挥 怒吼:“同志们,坚守阵地,歼灭敌人!为陆政委报仇,为阵亡战友报仇!为革命,战死也光荣!”接着,就带领三-士冲锋陷阵,英勇顽强,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稳住了阵地。
下午一点过钟,年仅25岁的禄发奎同志不幸头部中弹,为威宁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