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梧桐,字琴宗。安溪县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刘汝霖,清季岁贡,通经史,善属文,应布政使司挑考,列一等,授永春儒学兼学正,兼办德化、大田闱务。科举废后,不求仕进,解职还乡,创办案山书院,教书育人。
梧桐兄弟7人,排行第6。因幼失怙,家道中落,无法入学,13岁往厦门,在乡亲林梓典当店里当佣工,勤快踏实,为老板所赏识。15岁经林梓介绍往缅甸,在其亲戚店里当佣工。不久,转做小贩。
民国5年(1916)梧桐回国省亲,娶妻陈氏,往缅甸仰光做谷贩,每日贩谷5000包,供给英人在仰光开设的米厂。继则独资经营碾米厂,日碾白米千余包供应市场。继而扩大规模,开设三大碾米厂,日碾米上万包,运销汕头、厦门、上海等地,成为仰光专营粮食的最大厂家之一。因生意兴隆,而人手不足,乃请在乡胞弟金梓到厂里帮忙,扩充营业,发展国际贸易,家道日渐殷实,汇巨款在家乡建新居。当时,地方动荡,引起土匪注目。21年其母被湖头股匪陈世春绑架,他备款欲赎,却被居间者吞没,陈世春得不到赎款,打死其母。梧桐痛失慈母,喟叹安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导致匪祸频仍。认为只有办学校,兴教育,才能治愚,才能治国安民。遂立志发扬其父致力乡教之美风。
26年秋以刘氏祖宇和自家的房子作校舍,与其弟金梓捐资创办案山学校,遴聘教师,招生上课。贫寒子弟补助学费。后重建校舍面积1762平方米,又购置教学仪器,充实设备,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独资开设蓬莱诊所,聘良医,购置医疗器械,便利病者就医。
抗日战争开始,梧桐参加以陈嘉庚倡导成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任该会仰光分会委员,募款源源寄回祖国,支援抗日。日本南侵(1941),铁蹄将及仰光,迫于形势,梧桐留胞弟金梓居仰光做生意,而他用30辆卡车装运资财,沿滇缅路回国,不料至云南惠通桥竟被日机炸毁21辆,损失惨重,亲人刘祖聪殉难。梧桐回到战时省会永安,开办侨生运输行和汽车修配厂,又于贵阳开设戏院。虽因战争而事业收入锐减,但梧桐仍煞费苦心,维持案山学校经费。
32年,梧桐冒险到广东韶关,接运美国用潜水艇运来之 和 ,装满11卡车行经江西、湖北、浙江、安徽、江苏至苏北战区交给抗日军。
33年,梧桐在永安乘坐国民政府专机到重庆参加庆功大会,接受国民政府奖赏,并获得365000元,作为地下军在缅甸一切费用之补偿。原来他从仰光避难回国,临行时,敦嘱其弟金梓要以祖国为重,大力支持抗日活动,金梓遵兄嘱,作出很大贡献,故有此奖赏。
梧桐在侨居地对创办安溪会馆,兴办侨校和创刊侨报等公益事业,皆不遗余力,深受侨胞赞佩。他被选为缅甸安溪会馆第三届副理事长,后任理事长,团结会馆诸同人,共谋侨胞福利,发扬先辈爱乡爱国精神,贡献殊多。他早年加入国民党,任驻缅党总支常务监察。国民政府要聘其为参政员,他力辞不就,只任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在陈嘉庚感召下,他积极参与筹组集友银行并任理事,入股国币五十万元,嗣将股金捐赠集美学校作经费。
抗战胜利,梧桐停办永安侨生运输行,将汽车修配厂全部设备搬迁到厦门,并入新开办的侨生铁工厂。翌年,梧桐往香港,得知日本占据台湾时,原被征召当炮灰的台胞士兵,散处在湛江和海南各有六千多人,时驻港联合国总署,因船只不足,未能及时遣返,梧桐即代“总署”租船运载台胞士兵回乡。旋往缅甸与金梓共谋振兴旧业。至36年因当地政府排华,乃移资金到新加坡开办“集华船务贸易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其侄祖殷为总经理,子杰民协助经营,拥有5艘远洋货轮,航运事业,颇为兴盛,誉为海外华侨、华人中独资经营航海事业的巨商之一。
梧桐生活俭朴,不以富侨自居,吃与职工一样饭菜。他重然诺,守信誉,凡事认真负责,始终不渝,以底于成。虽年逾花甲,犹奔波于新加坡、缅甸与祖国之间,后积劳成疾,于1960年2月10日在新加坡辞世。
梧桐之子杰民、祖平、杰力分居新加坡与缅甸从事实业,都有成就。特别是杰民酷肖乃父,继承梧桐遗志,对案山学校倍加关注,杰民会同宗亲刘澄清,刘汉
水等翻建并扩建案山小学教学楼、宿舍楼42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