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翰(1884~1932年)字永修,号蔚文。宁德城关人。自幼勤奋好学,思想新颖。是我国第一个把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也是我国近代盐政专家。
林振翰出生在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林延伸,号理斋,清末举人,官罗源县教谕,是维新派代表康有为的好友。后因时政日非,理斋弃官归里。在家乡,他创办乡学,围垦农田,兴办茶厂,视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
林振翰13岁入福州格致书院,18岁应试补弟子员,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鳌峰、智用书院。又以高才生被选送京师译学馆深造。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魏源、林则徐等人,欣赏“中体西用”之学。他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和书刊,眼界大开,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欲望更加强烈。他在学习中,知道世界民族语言约共2530种,给国际交往带来困难,他憧憬实现人类语言统一。他浏览国外资料,终于在数百种国际共同语言方案中,比较出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方案最为简明,决心汉译其《世界语》原著。经两年努力得以完成。振翰强调世界语易学,文法简单,可省强记。《汉译世界语》于民国2年(1913年)再版发行。随后,林振翰又编著《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英文正字》(未刊,稿存当时上海科学会部)。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浪潮冲击全国。林振翰在京都译学馆毕业,弃去升官机会,毅然返回福州,任《群报》主笔,鼓吹并支持民主革命。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振翰当选议员。但他目睹贿选丑行,发誓终身不当议员。后应同学刘谦安之荐,于民国3年赴四川盐务稽核所任一等课员。此后,他毕生研究中国盐政。
民国4年,川盐分南北两稽核所,振翰升为南所会计,民国7年,升首席主任兼代经理。民国10年,擢补为华助理,英人为襄理。当时以盐税抵外债,中外交流因语言不通常有失误,而振翰通晓外语,在与外国人共事中挽回不少权益。是年,川滇战争爆发,四川盐运使缺职,总局任振翰为经理兼代盐运使。后因川中盐官互相倾轧,民国11年,林调任宁波支所助理;民国15年,调运圩支所,代理扬州、松江两分所经理。民国18年,实授松江经理。不久调川南,后复调总所任秘书。四川百姓惜振翰去职,镌“福国利民”碑于山麓,以志思念之情。民国19年,国民党政府以“国用匮乏”,拟加盐税,每百公斤征10元,议垂决,振翰力争,以为重税则民不堪命,且引致私盐增多。几经申辩,累数千言,才减为6元。当时,国民党-规定盐法37条,大旨为废除包商制,自由开放,就场征税,这些兴革多系采纳振翰意见。振翰还为报刊撰写盐政问答。他在《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中,提出改革盐政的措施,以提高制盐技术,繁荣盐业生产。
林振翰从事盐政,克尽职责,更潜心盐业著作。他恶浮言重实际,20多年中对全国产盐区(包括海盐、芦盐、井盐、矿盐)进行调查考察,履迹殆遍,记载无遗。对全国盐务改革的利弊,原质的良苦,制造的工窳,都能探原索蕴。他调川南时,进行川盐调查,两年即写成《川盐纪要》一书。盐政有专书和统计,实自此始。振翰每移官一省,即萃心著一盐书。调浙著有《浙盐纪要》,调淮著有《淮盐纪要》。此外,还著有《中国盐政辞典》、《中国盐政史》、《全国精盐调查录》等。以上著作为当时盐政人员奉为圭臬。振翰亦为闻名于世的盐法专家之一。
民国21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盐务稽核所经理,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正欲施展兴革抱负之际,因用脑过度,不幸暴卒于福州市仓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