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琛(1870~1924)
林斯琛,又名祥庆,字温如,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于林
浦乡。他幼年时随陈觉生学经史,十五岁改习中医,拜周翊西为师。斯琛勤学医书,精通脉理,于光绪二十年(1894)移居藤山清安境《今仓山区下渡)开业行医,颇有名望。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斯琛胸怀爱国之志,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光绪二十六年,斯琛加入福州反清复明的会党组织——复明山堂,任“圣贤”,并负责联络其他反清会党。他团结大批群众,并形成一批反清的中坚力量。光绪二十八年底,斯琛等人联合其他会党组织,创办统一的“共和山堂”,斯琛为副龙头。光绪三十年,斯琛与郑权、郑祖荫等人在下渡十锦祠成立藤山文明社,作为共和山堂的机关,以阅书社为名义,暗中组织革命力量。翌年夏,爱国学生在小岭益闻学堂内-,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斯琛等人计划与联合会代表定期-,扩大革命力量。但事为福建布政使周莲侦知,派人搜捕骨干分子,斯琛避往厦门。不久,斯琛等共和山堂骨干分子陆续回福州,在巷下冯巷古榕书院成立“汉族独立会”,作为革命党人的核心机构。为开展活动,他们联络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的乡绅,在书院内成立公益社,以发展地方公益事业为掩护,组织和宣传革命。光绪三十二年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全体汉族独立会会员由斯琛主盟加入同盟会,斯琛任总干事。是年为丙午年,斯琛等人设丙午俱乐部作为同盟会的活动地点。光绪三十四年,斯琛等人以桥南公益社为名,正式向清政府立案,对外以发展体育、查禁 和义务救火等公益事业为掩护,暗中联络同志,发展力量。此后,斯琛放弃行医,坐镇其中,筹划革命。
宣统三年(1911),孙中山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林觉民回福州秘密传知,福建同盟会积极响应。斯琛遂与林觉民、刘元栋等带领20余人赴广州参加起义,不幸起义失败,斯琛脱险生还。嗣后,他前往上海、武昌、汉口与同盟会领导人陈其美等联络,准备响应武昌起义。农历九月十一日,斯琛偕同林晓等携带0返回福州,准备自行制造武器。十六日,斯琛等同盟会领导人在仓前山白泉庵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武装起义计划,决定争取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参加起义。接着,郑祖荫、斯琛等人在魁歧船上同孙道仁谈判,争取孙道仁加入同盟会,参加起义,斯琛负责起义的联络工作。十八日晚,福州举义,二十日成功后成立闽都督府,下设参事员会,斯琛任参事员。后参事员会改组为政务院,斯琛任副院长。
民国元年(1912)清帝退位,斯琛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辞职,孙中山复电慰留。4月中旬,孙中山路过福州,到桥南公益社看望同盟会众人,与斯琛等人合影留念,并为公益社亲书“独立厅”3字匾额存念。不久,斯琛改任全省盐政督办。民国6年,福建政权被北洋军阀李厚基控制,斯琛赴广州参加革命活动。民国8年他随靖国军进入福建诏安,管理盐政。翌年到广州任大元帅府参议。民国11年,许崇智率北伐军入闽,驱逐李厚基,由国民党人林森任福建省长。斯琛回到福州,仍襄理盐政。两个月后,林森去职,斯琛也离职返乡,继续行医,曾发起组织福建省中医学会,被推为会长。民国13年斯琛病逝,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