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玭(1434~1506年)
林玭,字廷珍,号云室,侯官县洪塘瓦埕村(今福州郊区建新镇瓦埕村)人,明宣德九年(1434年)生。
景泰四年(1453年),林玭以乡荐赴京会试,不第。天顺元年(1457年)第二次会试,又不第,入太学。天顺七年,会闱火灾,移试,八月揭榜,林玭,居第三,为《易经》经魁。天顺八年三月殿试,赐同进士出身,观政户部。是年秋,以亲老归养,家居17年,在妙峰寺设学传教《易经》。南京、浙江及省内当道子弟,多执经门下,至里舍不能容。有晋江蔡清求学,林玭特授《易解》一卷,诗云:“庖义图象久讹传,不离先天与后天。剥腹心看还七日,盈虚运会阅千年。南京半席余空负,北面诸生汝独专。衣钵敢云相寄托,一丝微炬在灯前”。以后蔡清成进士,官吏部员外郎,称理学名臣。林玭设学授《易》,登第者众,使福建的“易学”独盛于东南。
天顺十七年(1481年),林玭服阕,起用为南京刑部山西主事,3年满加承德郎,后历任刑部广东司署员外郎、浙江按察司签事,奉敕提督银场、云南按察司副使等职。在浙江时,有景宁(今浙江景宁县)吴大儿聚众打家劫舍,林玭受命发兵直捣其根据地。吴战败,逃楹溪、走庆元。林砒一路穷追,获300余人,后恐滥及无辜,令余党自首投案,从宽处理,于是地方安宁。景宁一战,天下为动,连遂昌、黄岩
等地的强盗也自行解散。因此林玭大获众望。“文有名而士类威服,武有备而贼徒知惧”。在云南按察司任上,对少数民族“别名分,重礼教”,使“政俗有改,民咸安之”。巡抚张浩
等交章论荐,期以大用,但林玭却恳请归休。正德元年(1506年)病逝,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