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寿祺,字之六,号六庵,小南区盐田(今盐田乡中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生。幼承家学,民国17年初中毕业,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后改名理工中学)。翌年,考入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学预科,后升入本科国学系,民国2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他在中学念书时受老师影响,对地方文献和桐城派古文发生兴趣,以大部分课余时间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曾从《东越儒林传》、《东越文苑传》得到启发,自撰《霞浦县志·文苑传补》10余篇和《福宁人士记》1册。至大学,在马振彪、尚秉和、吴承仕等名师教导下,致力于古文、《礼》、《易》等的研读和写作,撰写《六庵吟稿》和《六庵文稿》各1集,《闽东风俗记》1册。
民国24年秋,他回乡探亲,被留任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兼文史教员,因表扬进步学生陈子英作文能针砭时弊,激怒县长张灿,被枉加罪名,下令学校解聘。后经乡友帮助,复返北平,担任嵩云中学国文教员,继续从尚秉和、吴承仕、高步瀛诸先生受业。
民国25年8月,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爱国将领宋哲元军长考选北平、天津、保定各大学毕业生,培养抗日干部。他报名投考,录取后到南苑受军训4个月,期间,还为训练班主任佟麟阁副军长讲解《周易》的哲学原理,写∠苑受训杂录》1册。受训毕,分配在冀察绥署参谋处当文职人员,闲时多伏案点注《十三经注疏》,还先后3次写信与业师尚秉和讨论《周易》。后苏联科学院院士舒茨基博士,以黄、尚论答《周易》书函合称《与尚节之先生论易三书》,收入所著《变化的书》(1978年经美国转译,改为《易经研究》),作为研究《周易》的参考文献目录。
民国26年“七七”事变,佟麟阁副军长抗日阵亡,二十九军南撤,他滞留北平,先在嵩云、燕冀两中学教古文,后应邀回中国大学国学系任讲师。时值日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组织中日学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尚秉和、吴承仕等受聘参加撰写。他在教学之余,协助吴、尚撰写外,还自写《易》类提要30篇,《礼》类提要60多篇,整理《易类提要目录》1册。民国29年,日本学者桥川时雄编撰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称他治《易》“精苦刻铭”。他还著有:《易学群书平议》、《六庵易话》、《六庵读礼录》、《尚氏易要义》等计47卷,《六庵读书札记》100余册。其中《易学群书平议》,体现独特的论《易》方法。
民国30年冬返闽,先后在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立海疆学校任副教授、教授兼国文科主任,讲授《左传》、《诗经》、《楚辞》、《庄子》、《史记》、《汉书》等专著及文字学、训诂学、历代散文选、诗歌选、词曲选、国文教材教法等10多门课程。期间,学校迁移频繁,生活动荡,他除编写教材和讲稿外,还撰写《先秦文学史》、《左传要略》、《世说新语注引书考》、《六庵别录》、《水南读书札记》、∠旋集》、《海疆集》各1卷,《群经要略》11卷。当时国文科高材生叶挺荃(中共党员,城工部师专支部书记),在校内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因有同乡关系,与他接触频繁,受其影响,思想有新的认识,多方掩护挺荃。
1950年秋,师专改师院,他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1953年,中文系改设工作组,改任组长。1956年复系,再任系主任。1958年以来,因政治运动和研究古代文学研究中存在“左”的倾向,故他对学术著作颇有顾虑。这期间,他除主编集体编写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福建文学史稿》、《清诗选注》等外,只撰写《朝阳集》旧体诗270余首,发表个人著作《汉易举要·孟氏易》1卷和《漫谈古典文学的自学与讲读》、《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的几点体会》等报刊约稿。1963年国庆节,应邀参加天安门观礼,11月,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四次扩大会议,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1970年2月下放周宁县农村。期间,他共创作旧体诗270余首,定名《山居集》。1972年秋,福建师院恢复(后改名福建师范大学),他调回学校,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79年,升任副校长,兼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7月1日,他以70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寿祺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他研究《易》学,主张“从源溯流”,“强干弱枝”。他一生的著作,多数在80年代出版和发表,其中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晚年,他与助手合著的《周易译注》(52万字)出版后,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科研项目优秀成果奖和1988~1990年全国图书出版金钥匙奖。他研究学术不随波逐流,曾参加明代李贽《焚书》、《续焚书》注释组,任总纂,他坚持李贽著作有研究价值,是“孔孟信徒”,否定“李贽是法家”之说。
他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常说:“学做学问,要先学做人。”到了晚年,他对启蒙老师仍充满敬爱之情。他在教学上循循善诱,一“字”不苟,不论是对在校学生还是慕名求教者都是如此。
他处事认真,操守清正,晚年虽身兼多种社会职务,但凡有专业会议他都准时参加,单位和个人来访、来信,必亲自接待和答复,从不敷衍了事。平时生活俭朴,非义之财不取,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从不图报。所写“愿将暮齿为蚕烛,放尽光芒吐尽丝”、“但期薪尽能传火,却望才良早入班”等诗句,充分反映他的高尚精神。
1990年春,他应邀赴美国考察,归来发现胃癌,住院治疗期间,还作《住院杂咏》多首,同年7月28日病逝,终年80岁。他逝世后,在福州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海内外多家报刊登载有关报道及悼念诗文、挽章,由福建中华诗词学会编成专辑出版。黄姓名人堂
- 黄晓薇 辽宁省鞍山海城市人
- 黄欧东 (1905~1993)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 黄菁 广东省揭阳普宁人
- 黄港洲 福建省漳州人
- 黄裳 (1146~1194) 南宋礼部尚书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
- 黄其兴 (1929~2011) 云南省昆明西山区人
- 黄景昉 (1596~1662) 福建省泉州晋江人
- 黄育三 (1902~1934) 福建省南平建瓯人
- 黄志勇 (1914~20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人
- 黄寅干 (1916~2015) 安徽省铜陵人
- 黄楚九 (1872~1931) 浙江省宁波余姚人
- 黄才良 浙江省宁波宁海人
- 黄德清 (1900~1991) 福建省宁德蕉城人
- 黄培 (1603~1669) 山东省青岛即墨人
- 黄象南 (1892~1945) 黑龙江哈尔滨延寿人
- 黄太溪 (1915~1948) 安徽省淮北濉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