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览(1910~1956年),著名记者、作家。本名高怡昌,笔名健尼、耶鲁、法鲁、高友庆,同安县嘉禾里人。
高云览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在家自学,并开始习作投稿。民国15(1926年)在中共地下党员陈三民资助下赴沪就读上海漳泉中学,并在其启迪下参加革命活动。翌年由该校校长李鼎新
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边读边写作,向《申报》等投寄文艺短评。民国17年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其父病逝,再次辍学,先后在厦门、漳洲、石码、马巷等地任、当教员。其间他经常介绍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组织文学研究会、戏剧社,开展革命文艺活动。小说处女作《前夜》也于民国21年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云览赴马来亚,先后在麻坡中华中学任教导主任、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教员,教学之余,写了许多抗日救亡题材的散文,发表于∠洋商报》副刊《狮声》。民国27年参加当地的抗敌后援会。次年夏,与张楚琨以∠洋商报》特派记者身份回国,访问重庆、贵阳、昆明、桂林、长沙和广西前线,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陆续在∠洋商报》和东南亚其他报纸上发表。1940年春,作为陈嘉庚率领的南洋华侨慰问团第三分团成员,访问成都、兰州、青海、宁夏、绥远、西安、洛阳、郑州和中条山等地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把访问印象写成较有系统的报道,在∠洋商报》发表,推动南洋华侨的抗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加坡文化界组织的战时文化工作团。民国31年2月4日,与胡愈之、郁达夫、张楚琨等-于苏门答腊,借经营酒厂和肥皂厂作掩护并维持生活。-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春秋劫》,日本投降后在槟城《现代周刊》上连载。民国35年11月,参与发起创办新加坡∠侨日报》。1949年因掩护一名共产党员,被英国殖民政府以“触犯紧急法令”罪名逮捕入狱,后被驱逐出境。
1950年2月,高云览回国,举家定居天津。同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小城春秋》,再现民国19年震动全国的中共福建省委领导的厦门“五二五”劫狱斗争。他笔耕不辍,直到临终前几小时才放下手中笔杆。
1956年6月12日,高云览因患肠癌病逝,终年47岁。遗著《小城春秋》于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