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尔雅(1883~1954)
邓尔雅,原名溥霖,字宠恩,号季雨,别号尔雅、万岁,原籍东莞。
清光绪九年(1883),邓生于北京,排行第四。其父邓蓉镜,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二甲翰林编修,任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诰授一品荣禄大夫,后掌教广雅书院。尔雅自幼从父在江西等地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读广雅书院,喜爱丹青、篆刻。稍长见黄牧甫所刻方印,深为佩服,于是专心攻习,历久不懈,且兼攻文字训诂与书法。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游学日本,研习美术。次年与潘达微等人同办《时事画报》、《赏奇画报》。其间又结识了苏曼殊,谈诗论艺,情投意合,过从甚密。宣统二年(1910)从日本回国后,曾任公、私立学校美术教师。至民国初年,他的金石文字之学已日渐见重于海内。这一时期,他的有关金石考证方面的文章,散见于当时在上海编印的《艺术丛编》。民国元年(1912)与黄节等创办贞社广州分社。民国3年参加南社。次年携家眷游桂林,其在桂林旅居数年间,作有桂林山水画20页。邓氏作画,下笔超脱有功力,多取岩穴野僧或菊石墨梅之类为题材。画面景物形成逼真,意趣盎然。后因家人水土不服,他遂举家离开桂林。
民国7年(1918)与易大石等人组织广州濠上印学社。次年赴韶关,任滇军李根源部参军,嗣以政事多变而离开韶关。民国9年与李研山等创办广州三余印学社。是年除夕,其在广州寓所遭受战争破坏,所藏书画付之一炬。次年转往东莞中学任教。民国15年后在香港参与组织国画研究会香港分会、艺观学会和南社书画社。他不仅擅长作画,于诗词亦皆雅好,尤喜以说文训诂及新名词入咏。
民国18年(1929)在香港新界大埔建绿绮园,因敬慕明代邝湛若的高风亮节,故以名其园,后常在此写画吟诗治印。民国21年任广州中山大学顾问教授。在民国22年至24年间,曾先后任第四路集团军司令部咨议、第二军军长香翰屏的幕僚等职,终因从事军政活动非其所好,遂辞各职,以鬻书作印自给。又与黄节在广州组织南社广东分社,专心从事艺术活动。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香港。民国29年与叶恭绰、简又文等人在香港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任征集组组长。
邓氏生平擅书画,精鉴赏,善诗文,是一位诗书画刻的通才。其正楷书法学邓承修,晚年更参与黄道周、倪元路之精粹,形成清劲秀丽,自成风格。篆法则学邓石如、黄士陵,而独取其圆润,内劲潜而不露,笔法端正透逸,骨力亭匀,筋骨弥满,论者以为直掩前代。诗则学龚定庵,而均能变化以自成家,令观者罕知其所出。邓氏治印艺术极高,风格严谨朴实。举凡篆隶真行书、佛像肖形印,皆无所不能,其涉猎之广,工夫之深,非同凡辈。在广博的学识当中,邓氏尤精于古文字研究,曾以数十年的精力,著成《中国文字源流》一书,凡数十万言。他的外甥——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即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完成《金文编》初稿的。
邓著有《绿绮园诗集》、《印雅》、《篆刻厄言》、《艺觚草稿》、《中国文字源流》、《邓斋印谱》、《邓尔雅篆书千字文》等。
1954年10月6日在香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