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硅(1925~1948),字炳炎,泰宁县杉城镇人,出生于福州。父陈承煜,民国初年曾任泰宁县视学兼劝学所所长、省咨议会议员。宗硅自幼勤读,小学毕业后,于1937年随父母回泰宁。1938年入邵武初级中学,1941年升入沙县省立福州高中。在学期间,宗硅勤奋学习,成绩优良。1944年夏,宗硅以品学兼优考入长汀厦大化学系。
1945年夏秋之交,陈宗珪结识了福建农学院学生、共产党员真树华。在真树华引导下,陈宗珪接受了马列主义,并由真树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厦大从长汀迁回厦门。同年12月24日,北京发生“沈崇事件”,厦大开展-运动。陈宗珪积极参加-斗争,被选为国立厦门大学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委员,与王凤
翔,金纪贤等人一起负责宣传股工作,为1947年1月7日厦大-大-的胜利作出贡献。
此后,反动分子将陈宗硅列入黑名单。在党组织关怀下,他于3月间离开厦大,到江苏省江阴县祝塘镇力行中学任教。同年8月,陈宗珪回到福州,由真树华安排回泰宁开展革命工作。回到泰宁后,在泰宁县立初级中学任教,以此掩护进行革命活动。9月中共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部泰宁支部成立,陈宗硅任支部书记。
国民党泰宁县党部为了探明陈宗硅的政治倾向,由CC派江友仁出面,声称仰慕陈宗珪的人才,请他主编县党部机关报《正义报》。针对敌人的诡计,陈宗珪立即和刚组建起来的中共泰宁特支的支委研究对策,大家认为“拒之不妥,抓来干,还可以做护身符”。就这样,陈宗硅当了《正义报》的主编。从此,不仅可以自由地进出国民党县党部,而且还掌握了难以得到的油印机,暗中用来印发革命的宣传材料。特别支部认真分析了敌人内部存在的派系之间的矛盾,交待陈宗硅的任务是:利用敌人玩弄的假民主,揭露敌人的黑暗内幕;利用敌人派系间的矛盾,制造“狗咬狗”的斗争;利用国民党的电讯消息报道,有意识地介绍解放战争的有利形势以及解放区的日益扩大和全国各地的民主-。陈宗硅对江友仁说:既要办报,就得像个样子,要笼络人心,就得要有点民主味道。在征得江友仁的同意后,周刊改为三日刊,并扩大了时事栏和地方栏。陈宗珪还有意识地把一些敌特分子也聘为编委或通讯员。
陈宗珪白天教书,晚上编报,夜深人静时则在敌人的《正义报》编印室内悄悄油印共产党的材料,以“皮耳”的笔名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勾当,他还在师生中间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城关支部很快就发展到20多人,同时先后建立了读书会、秘密农会等党的外围群众团体,他肺病发作,以至吐血,仍坚持工作。
在国民党大演“国大”贿选丑剧那段时间,泰宁国民党内部争夺剧烈,陈宗珪抓住时机,每天晚上收集当天情况,漏夜撰写文章,印成传单,冒着杀身危险广为散发。敌人两派见了传单都大为恼火,彼此更加憎恨竞选对手,矛盾激化到剑拔弩张、形成了“狗咬狗”的严重对立局面,而人民群众则进一步看清了这些丑类们的真面目。
由于陈宗硅等特支委员的努力,先后在大田、弋口、大布等地建立3个党小组和3个秘密农会。随着斗争的深入,闽北、闽西的游击队能够进入泰宁腹地活动,掀起了一场场的抗丁、抗粮、抗捐税的群众斗争;同时,一期期的《正义报》,引起了反动派的内讧,敌人为此大为恼怒。他们终于把陈宗珪认定为共产党人,派爪牙和CC派的特务分子对陈宗珪严加跟踪监视。正当国民党下毒手逮捕陈宗珪的前夕——1948年2月2日,闽西北特委何非召开了支部核心成员紧急会议,果断地决定让陈宗珪迅速离开泰宁。天亮之后,特务们持枪窜进陈家,扑了个空。不幸的是,陈宗珪却于1948年3月间被党内极“左”路线所害,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于1957年6月26日作出为陈宗珪平反昭雪的决定,追认为烈士,其英名永刻于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