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荣(1872~1939年)
陈志荣,今管前乡西溪口后溪人,自幼家贫失学务农。
民国15年(1926),后溪村一次洪灾后,陈志荣在水田间发现3株迟熟、穗长、颗粒饱满的水稻,与众不同,遂细收另藏留作种子。经过两年单播单植,精心培育,发现该稻种与当时良种“青水早”在同等条件下栽培,单产比“青水早”高25~30%。米呈赤色,煮成饭既香又糯。他不保守秘密,并且大力推广这个良种,对来换种的农民兄弟,他均以等量谷子对换。几年时间,该稻种就普及到邻近的吾村、洪村、绿柳、九曲、双山等村。当时这几个村有水田4869亩,种植这个良种的就有3695亩,占75.9%。后来,还推广到今管前乡、八字桥乡各地,约有60%的水田种植这个良种。沙县、大田县也有一些乡村推广采用。农民群众为纪念陈志荣,就叫这个良种为“后溪赤”、“阿荣种”。此稻种直至1963年后,本县引进推广了矮秆新稻种,才逐渐被取代。陈姓名人堂
- 陈代富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
- 陈家智 (1908~1940) 新四军战士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人
- 陈伯钧 (1910~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
- 陈炳煜 (1868~1927) 广西自治区柳州人
- 陈祥义 (1900~198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人
- 陈圣雄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人
- 陈奕霖 北京市人
- 陈大羽 北京市人
- 陈振龙 (1543~1619)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人
- 陈邦柱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人
- 陈沛 (1910~1978)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人
- 陈洪光 革命烈士 湖北省黄石阳新人
- 陈宁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人
- 陈兴汉 (1876~1970) 广东省中山市人
- 陈翰馥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绍兴人
- 陈南桴 (1906~1984)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