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伦炯(约1685~1748年),字次安,号资斋,同安县安仁里灌口人,后居于厦门。他的父亲陈昂青年时就从事海上贸易,对海岛港门的风潮险易很熟悉。少年的陈伦炯,跟着父亲在海上穿涛踩浪,对海上情况有一定了解。为诸生的时候,又博览群书,特别是有关外国夷情土俗,洋面针更港道等书籍,更是详加阅读,留心记识。父亲死后,陈伦炯承袭父荫,召充为皇帝宿卫。有一次康熙帝问他外夷情况,他对答如流,并与地图所示一一相符,得到康熙帝的赏识。
康熙年间,施琅-湾,他应征为导航,叙功官至广东副都统。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在台湾起义,陈伦炯参与镇压。半年后,叙功授职台湾南路参将,请建凤山县城。雍正元年(1723年)署安平协副将,第二年调台湾水师副将,建筑海堤保护安平城,雍正四年补台湾总兵。任内励己率属,时有“总镇清廉补破靴”的民谣流传。以后历调广东高、雷、廉三镇总兵,江南崇明、狼山两镇总兵。乾隆七年(1742年)升浙江宁波水师提督,都有好的政绩。
陈伦炯任职的地方,大都是滨海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洋面情况,他都有详细的观察。他把自己和父亲两代人的丰富阅历和自己的学习所得互相验证,参考有关图籍,写成了《海国闻见录》一书2卷,详细记述了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的风土、物产、商业等情况,是一部言必有证的史地资料书。此外,还有《大西洋记》、《小西洋记》、《东洋记》、《东南洋记》、∠洋记》、∠澳气记》、《昆仑记》、《沿海形势录》8部(各1卷)记载海面情况的地理书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