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清(1908~1980)
陈国清,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荆溪乡光明村。父陈秀琛在香港经商。国清幼时在乡中念私塾。民国11年(1922)陈秀琛在福州仓前山岭后望耕里盖楼房,全家迁到仓山定居,他也于同年进福州英华书院就读。民国17年从英华书院毕业,翌年考进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民国22年毕业后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民国27年他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并担任住院医师,当时有一位病人长期发烧,肝脾肿大,但找不到真正的病因,他不轻易给病人下药,而花4昼夜的时间不断检查病人的血液并作脾脏穿刺,终于找到L.D体,最后确诊为黑热病,这时才对症下药,使病人很快痊愈。他留校仅一个月即往上海妇孺医院任内科主任。民国32年5月,他回到福州任协和医院内科主任。翌年福州沦陷,协和医院一部分迁往永泰,成立分院,国清任分院负责人。民国34年4月他辞去医院职务,回仓前山开办陈国清诊所。民国35年福州鼠疫流行,他不顾自己受传染的危险,日以继夜在义庄里、程埔头、仓前一带抢救病人,经过他抢救治疗,大部分病人都得到痊愈。他在仓山行医期间,还兼任福州海关、省邮电局及中央、交通银行福州分行、民天食品厂等特约医师。他在个体行医的同时还精心研究中医,发掘祖国医学遗产,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医疗效果更加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清担任中华医学会福州分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负责主持学术活动,对提高福州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起推动作用,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委员。在这期间他经常为省市领导治病,并被邀请到各大医院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1954年省卫生厅成立福建中医学术委员会,他被选为副主任委员。1955年他列席参加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国务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接见。
1956年7月,国清放弃个人行医,担任省卫生防疫站站长,福建省流行病研究所所长。在任职期间,共发表论文10多篇,每年都几次下基层指导检查工作。在他领导下福建省的血吸虫、血丝虫、乙脑、肝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他还努力钻研中医,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顽症。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造成的极度体质虚弱、头昏、儿童不明原因的高烧、妇女不孕症及顽固性功能性出血、顽固性口腔疮疡、顽固性皮肤搔痒、多汗等顽症,都取得良好的效果。1958年他受省卫生厅委托主编《福建医刊》杂志,还主编《福建省传染病防治论文集》、《食物中毒手册》、《丝虫病防治手册》,并译审有关论文数十篇。
1959年9月,国清调任福建省中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具体分管西医基础医学及临床课程教研室,组织编写并亲自审阅西医各种教材,讲授近代医学史、微生物学和内科诊断学,在教学中通过对照、比较中西医不同的医学理论,阐述中西医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他还主持以现代研究方法去研究中草药,并在《福建中医杂志》上发表3篇中草药对白喉杆菌抗生作用的研究论文。
“文革”期间,国清仍坚持学习中医,他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日臻成熟。1970年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医学院合并组成福建医科大学,他任基础部主任。1978年11月福建中医学院复办,聘国清为顾问,时他已卧病在床。
国清历任第二、三、四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1980年4月陈国清因病逝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