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
堂(1870—1939) 壮族。字德新。钦县(今钦州)人。年轻时不满清廷腐败,常与人议论时弊,抨击权贵,立志救国。遂入洪门,统领会众和散兵游勇100余人举旗起义,反清抗法,常年活动于桂滇与越南边境。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河内加入同盟会。八月孙中山决定发动镇南关起义,被委为中华革命军镇南关都督。与关仁甫到镇南关联络运动防军,得炮台台长李德旺同意选3人入营充炮兵,做内应。九月二十日率革命军100余人从越南星夜入关,至次日黎明占领右辅山3座炮台,缴获大炮14门, 400余支。二十三日孙中山与黄兴、胡汉民等抵关视察,犒赏革命军。清军5000余人反扑合围,革命军坚守炮台,历战7昼夜。由于孙中山接济的饷械不能依期运抵,不得不率革命军于二十九日晨撤离炮台,退入越南。
三十四年三月,受命与关仁甫、王和顺组织领导云南河口起义。二十九日与王和顺指挥革命军猛攻清军汛营,清河口督办王玉藩负隅顽抗,为守备熊通击毙。汛营管带蔡元贞在革命军政治攻势之下首先反正,清军6个营相继投降。革命军占领河口后乘胜北进,占领南溪。黔、川、桂3省清军包围河口,革命军浴血奋战,相持20余日后,终粮尽弹缺,其率余部600多人撤离河口,退入越南。后遭法国殖民当局破孩,其退走东兴,转往新加坡。
宣统二年(1910)冬回香港同盟会支部工作,参加黄花岗起义。三年武昌起义后,派其妻欧阳丽文到阳春,活动防军统领黄辅文率部起义,然后亲至黄辅文部指挥作战,先后光复恩平、开平、台山、新会等地,九月进驻江门。广东独立后任琼崖招抚使,率部移驻海南岛。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派龙济光率军入粤。其不肯附逆,-出走澳门,从事倒袁活动。1914年秋,因龙济光勾结,被葡萄牙殖民当局逮捕,一年后获释。被两广都司令岑春煊委为讨贼军司令,会同桂军林虎、滇军李烈钧等分路讨伐龙济光。1918年与桂军沈鸿英配合出兵琼州,终将龙济光部全歼。后被广州军政府委为琼崖道尹。不久陆荣廷统治广东,排除异己,被免职,出走福建漳州,依附陈炯明。
1920年参与粤军驱逐陆荣廷桂系势力的作战。次年陆荣廷欲再次发兵攻粤,受命任粤军西南路司令,由钦州发兵追击桂军至龙州,大获全胜,被任命为广西边防督办,驻防龙州。同年秋入桂粤军返粤,其奉命移驻钦廉。1922年任南路讨贼军司令,进占廉江,生擒陈炯明部支队司令邹武。1923年后历任钦廉绥靖处处长、中央直辖第二军军长、建国第二军军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密令陈章甫部攻打,败走连滩,被陈部包围缴械。晚年闲居广州,1938年广州沦陷,返乡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