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增(1892~1966.2),开封市人。著名面点师。
高天增因家境贫困,14岁便入开封山景楼学徒,出师后即应聘到开封西司衙门操厨,民国初年又受聘于丰乐楼、又一村等处任主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推荐到开封市委小灶工作。1956年退休后,高天增遂应黄润生的邀请,主持又一新饭庄的面案工作。
高天增擅长面点的制作,而尤以炉食点心、各种面点等精小食品著称。在民国初年,他便将"寿席"上的"平面寿桃"改成了"立体寿桃",不仅增强了原来寿桃的立体感,而且色、味俱佳,受到食客的称赞,遂扬名于世。又一村饭庄的老板钱永陛,以高薪聘请他主持面案工作,历时30年。
1956年,开封市国营、合营餐馆举行肴馔展览(即献礼活动),他制作的仙桃、石榴、桑椹、苹果、桔子、柿子等象形面食制品,因形状精妙,真假难辨而被选入展,历时7天形色不变。他准确地掌握发面的性质,加之着色技艺的巧妙,被人称为"绝技"。
高天增炒制的枣泥、澄沙等甜食馅心,可以储存月余而不变质。在大力恢复传统食品的1960~1961年,他又以切馅烧麦、开花馒头、素馅烧麦、炉式点心等取胜。其素馅烧麦,以金针、木耳、菜心、粉丝等制馅,并以小磨香油煨出,皮筋馅鲜,软香得味,食客为之倾倒。他制作的桃卷、双面榴卷、鸡丝卷、暄软筋香而无馍皮,人称"无皮馍"。
1961年高天增被中国共产党开封市委员会命名为"名艺人"。1962年被开封市政府命名为"名师巧匠"。他参加《开封烹饪教材》的编写工作,该书中的面食部分,则是他平生的技艺总结。
高天增1966年2月12日在开封去世。
高姓名人堂
- 高崇山 (1896~1980) 陕西省榆林定边县人
- 高作智 辽宁省营口盖州市人
- 高燮宸 (1905~1977) 山东省日照东港区人
- 高焰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人
- 高广营 (1962~1996) 山东省枣庄薛城区人
- 高柴 (前521~前393) 孔门七十二贤 山东省人
- 高尔柏 上海市青浦人
- 高郁 (?~929) 江苏省扬州人
- 高伟 辽宁省朝阳凌源人
- 高友三 (1896~1980) 山东省青岛胶州人
- 高元勋 (1896~1942) 广西自治区梧州岑溪人
- 高敬基 (1902~1982) 浙江省湖州人
- 高凯明 山东省人
- 高亮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
- 高发生 (1953~1971)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人
- 高泽普 辽宁省本溪本溪满族自治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