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3年-1994年]
陈仁
麒(1913—1994年),又名陈景麟,龙岩县(今新罗区)小池人。民国2年(1913年)7月出生于贫苦农家。初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学徒,种过田。民国18年,参加农民暴-动,任小池区少先队长、文化委员、文化夜校教员。民国1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红二十一军宣传员、分队长,红十二军特务队政委,红二十二军六十六师一六八团政委,红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七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巡视员,军委直属教导一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委干部团政治教员,红军步兵学校特科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永定、长汀、朋口、邵武、浒湾、建宁等战斗,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在战斗0生入死,英勇作战,曾在反“围剿”的高虎脑阻击战中,身负重伤。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善于运用“古田会议”精神,做好连队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长征开始时,任中央红军一纵队干部团特科营政委。他能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团结战士,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红军打下遵义后,部队改善伙食,特科营炊事班在菜中加了辣椒,又引起了不愉快的争议,影响了江西、湖南、福建籍战士之间的团结。陈仁
麒知道后,立即找他们谈心。给战士们讲“辣椒”的故事。他引经据典的谈话,给战士很大启发,一场风波平静了,因小事引起的矛盾化解了,战士们乐了,又投入了艰苦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镇原县委书记,陇东特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警备第三旅政治部主任。他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团结地方干部,深入实际,积极创建、发展和巩固中共地方基层党组织。他为改变部队政治机关的工作作风,密切政治机关与部队的联系,及时发现和推广典型,加强部队的政治建设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并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第十四旅政委,十三旅政委,东北军区八纵二十二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和热河阻击战,保卫热河围场和石海、平定堡、朝阳、北票、义西、隆化、昌黎、锦西塔山阻击战、赣西南等着名战役战斗。在解放隆化战斗中,他所属部队涌现出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一大批英雄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十兵团政委,海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委,成都军区第二政委、政委。曾当选中共九大候补中央委员。1983年6月离休。他在晚年还十分关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91年,将军为《龙岩革命故事》一书作序,其中写道:“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这路上,多少人为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献出了生命,多少人默默地做着不为人知的工作,我作为幸存者,为《龙岩革命故事》的出版感到欣慰,特推荐给青少年朋友,期望能起到以史育人的作用”。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汪洋村 汪洋村位于小池镇镇域的中部,紧邻赣龙铁路,离319国道1公里,汪洋村东与赖邦村交界,南与山美村相连,西与兴贵村毗邻,北和璜溪村接壤,村委会距小池镇政府0.3公里,离龙岩市区18公里。紧挨汪洋村东边有条龙门溪经过,河宽30米,村域内全长1.5公里,龙门溪是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的源流之一。汪洋村土地资源较少,村域面积2200亩,耕地1286亩;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