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近溪(1515—1588),又名罗汝芳,江西南城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被称为泰州学派“唯一特出者”。嘉靖三十二年(1553),罗近溪39岁,登进士,开始涉足仕途,曾任太湖(安徽安庆)知县、山东刑部主事、宁国(安徽宣城)府知府等。隆庆七年(1573)迁云南副使。他在云南整治昆明堤坝,疏理滇池,修境内水利,灌田千余亩,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万历五年1577)辞官。万历十六年(1588)逝世。享年74岁。罗近溪仕途的时间是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到万历五年(1577)这段时间,一共24年。径山藏于1579年开始刊刻,罗近溪于15年去世,距离开始刻藏只有8年的时间。如堂请藏只能在罗近溪去世之前。《鸡足山志》说如堂“因山无藏经,入都叩请罗近溪”。但是罗近溪几乎没有在京城做过官,一直在外面任职。他在云南当了4年的官。辞官的原因是他到京城办事,同时应聘在京城讲学,被人弹劾,因此辞官。从此罗近溪在各地游历讲学。所以如堂要找罗近溪请藏,应该是在罗近溪在云南任职期间,而这时请的藏经,很可能就是径山藏。如果寂光寺供养的是径山藏的话,很有可能就是第一次送来了两部藏经,一部放在华严寺里,一部放在寂光寺里。由于寂光寺里有了藏经,所以第二次送来的藏经就理所应当放在大觉寺里了。
儒林轶事之罗近溪
罗近溪(1515-1588)名汝芳,字惟德,号近溪,江西南城人。15岁时对诸弟吐露心事,略谓:如名禄辐辏,中个状元,进升宰辅,昼锦归闲,如是寿考以终,汝兄可泰然以盖棺否?恐不能矣。
30岁,举会试,与徐波石、颜中溪等为讲会于京师灵济宫,忽闻父有疾,遂不赴廷试而归。34岁,学《易》于胡宗正。宗正尝从近溪习举业,后有得于《易》,近溪遂从之习《易》。而宗正言辞支吾,欲言又止。近溪曰,我知之矣。乃执贽北面而受业。
36岁,奉母命北上应试,至扬州,约王龙溪、钱绪山会于南京,结果误了应考的行程。
54岁,颜山农以刚直取罪入狱,近溪称贷往救。或曰:“山农不及子,而师事之,何也?”近溪曰:“山农先生在缧绁之中,而讲学不倦,虽百汝芳,岂及之哉?”后同门梁夫山被囚于楚,近溪亦变卖田产前往救援。或讽之曰:“夫山害道,宜罹于法。”近溪曰:“彼以讲学罹于文纲,予嘉其志,不论其他。
近溪临终,犹与门人讲学不辍,又告诸孙曰:“诸事俱宜就实。”孙问:“去后有何神通?”答道:“神通变化,皆异端也。我只平平。” 随拱手别诸门曰:“我行矣。珍重珍重。”诸门人哭留,近溪愉色笑许曰:“为诸君再盘桓一日。”次日午刻,整冠更衣而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