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宪荣(1881—1948) 字耀宸,今地方镇小平安庄人。因家境贫寒,于1903年出走关东谋生,结识王林
(后易名王德林,今沂南县后崖子村人),情谊甚笃。初干伐木工,继入“红帮”。1903年4月,跟随王林
在双城子举起“反清抗俄”义旗,截击帝俄车船,攻占敌军防地,将缴获财粮物品,分赈贫民,成为东北著名的“绿林豪杰”。1917年11月,受吉林陆军第九旅旅长吉兴整编,任王德林步兵第七团第三营所辖第十一连连长,驻防敦化瓮声砬子;遂后任该旅第一营第三连连长,移防延吉龙井村。“九•一八”事变后,吉兴投降日军,王德林于1932年2月8日率部起义,成立中国国民抗日救国军,王任总司令,孔宪荣任副总司令,提出的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出兵间岛,反对铺设敦图铁路!”从此,孔宪荣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抗日救国军发展迅猛,盛时有17个步兵旅,1个卫队旅,3个骑兵旅,计11.5万人。1933年1月10日,抗日救国军在东宁顿陷日军重围,因弹尽援绝,王德林被迫退入苏联国境,孔宪荣奉命留守,采取化整为零的战策,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不久,亦出走苏联,投奔王德林。1933年6月6日,孔宪荣等人,由苏联取道欧洲、香港、回到广州。尔后,孔宪荣往来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奔走呼号,力主抗日。旋同吴焕章、阎孟华等人,共赴东北。1935年10月12日,孔宪荣与东北义勇军总司令吴义成、东北抗日联军军长杨靖宇以及王德泰、赵尚志
、李延禄、周保中、柴世荣、谢文东等人联合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945年秋,孔宪荣被杜聿明收编,任吉辽安边区指挥兼第二支队司令,率部进攻解放区,阻挠八路军对日军的受降。1948年5月15日,孔宪荣以松江省安图县国民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听了白崇禧对东北问题的演说,他悲感交集,老泪纵横,对时局极度悲观,于23日9时写下“为东北人受气而尸谏”的遗书,在下榻的南京夫子庙自缢身亡,一时,轰动海内外。蒋介石为平息事态,令国史馆为其立传,拨专款抚恤其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