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珍(1915~1948),江西宁都县人。烈士。家境贫寒,早年靠给地主放牛放羊生活。民国21年(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员、警卫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团参谋长等职。
黄思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足迹遍及十余省。在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先后五次负重伤。在抗日战争中,一次被敌人炮弹炸伤面颊,掉下几个牙齿,不能吃饭,驻地有几个大嫂挤下自己的奶喂他。伤口刚愈,他又重返前线继续战斗。为了做到既有效地打击敌人,又尽量减少弹药消耗,他不怕吃苦,不避艰险,和战士们一起扛,一起抬,将平射炮尽量向敌工事靠近,缩短射程,用炮筒对着敌人工事或火力点直接瞄准,做到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一次在海安附近,上级要求他把部队和群众迅速撤到一条大河北岸。成千上万人,只靠一座浮桥渡河,形势十分危急。他当机立断,先让妇女、小孩过河,部队继后。轮到自己最后过河时,浮桥却断了。他只好泅水渡河,而此时他身上的伤口还在发炎流血。
民国37年5月24日,解放军截击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在盐城便仓附近打响,形成我包敌、敌围我的错综局面,夜黑时敌我阵地更难分清。黄思珍时任十一纵队九十六团参谋长。为了正确指挥,他带领一个营长和一个警卫员到前线侦察,不料敌人机枪猛射过来。他身中三弹,跌入敌军战壕。次日凌晨,身负重伤的黄思珍落入敌手,惨遭杀害,时年33岁。当时黄思珍的遗体被安葬在台北县南阳镇公墓,建国后迁葬于大丰县烈士陵园。黄姓名人堂
- 黄筱明 (1884~1954)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人
- 黄国玉 (1938~1995) 安徽省合肥庐江县人
- 黄月英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人
- 黄吉民 (1908~1998)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人
- 黄曰骧 (1898~1990) 上海市嘉定人
- 黄颐 (1904~1974)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人
- 黄伯耀 (1863~194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
- 黄万 (1896~1931) 广西自治区河池天峨县人
- 黄亚晚 (1911~1930) 广西自治区百色田阳人
- 黄作孚 (1516~1586) 山东省青岛即墨人
- 黄基 (1831~1890)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 黄华宽 (1823~1905)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人
- 黄鳌 (1902~1928)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人
- 黄敏求
- 黄妹 (1898~1975)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人
- 黄玉山 (1849~1911)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