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击战”创始人。
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古德里安是陆军战术“闪击战”的创始人(闪电战原型是毛奇提出的),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少年生活
1888年6月17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生在维斯瓦河边的库尔姆。他的母亲名叫卡拉娜·克尔齐霍夫,父亲弗雷德里希·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亚轻步兵营的中尉,而他的先世只有地主和律师两种职业。
因为父亲是个职业军官,于1891年调驻阿尔萨斯州的柯尔马。6岁那年,古德里安在柯尔马入学读书。1900年,父亲又调驻柏林州的圣阿伏德,因当地没有高级中学,且父亲收入有限,希望两个儿子都以军人为职业,所以选定军官学校作为他们的升学对象。
1901年4月5日,古德里安和弟弟一起进入了巴登地方的卡尔斯鲁厄军官学校,一直到1903年4月1日,古德里安才转到柏林附近的学校——大里希特场的中央军官学校去学习军事。
1907年2月,古德里安毕业,被分配到驻在罗林州,比特赫的第十汉诺威轻步营当见习官。
成家立业
1907年4月至12月,古德里安在梅兹又一次参加了短期军事训练,1908年,他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少尉,后来又回到了原队。1909年10月1日,他们的轻步兵营被调到汉诺威省,去担任驻防的工作。
1911年,古德里安和在汉罗福省驻防时相识的Margarete Goerne(玛加丽特·哥尔尼)相爱,但他父亲认为他还太年轻,而不应该过早结婚,因此派他到第三无线电营执行任务。1913年10月,他们终于结婚,并生有两个儿子,二战期间都跟随装甲兵部队作战,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将军。一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长。1922年,他调任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
青年时期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兵种。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于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经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坦克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参谋长。
羽翼渐丰
理论创立
在英国举行的演习和我们利用模型的演练都加深了古德里安
的各种认识。
他认为:“只有支援坦克的其他兵种具有与坦克相同的行驶速度和越野力时,坦克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在诸兵种合成兵团内,坦克应起主导作用,其他兵种则根据坦克的需要行动。因此,不要把坦克编在步兵师内,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种的装甲师,以使坦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他认为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古德里安认为这种战术对进攻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还认为坦克武器具有三个特征:装甲、机动、火力。凡是要准备进行激烈战斗的一切坦克,应具有相当强度的装甲,能够不为对方的防御火力所击毁;要想取得胜利,尽量使坦克运动迅速,不顾敌人的阻挠,一直向前运动,使敌人无法建立一个新的防线,最后把攻势深入敌人的后方,火力是坦克武器的最重要特征,它的火炮在坦克静止和运动时,都可以开炮射击,坦克前进时,可以把它的火力携带着一同行走。
付诸实践
古德里安上述理论的创立,一方面是他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摩托化车辆运输部队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到启示;另一方面,他汲取了英国人富勒、利德尔·哈特等人著作中的主张和
思想,利德尔·哈特是第一个注意到使用装甲兵作远距离的突击,向敌人的交通线发动攻击,而且建议成立一种装甲和装甲步兵混合单位的新型兵种。以后古德里安创建和训练的就是这样的新型部队。
古德里安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理论,而更主要的在于将它付诸实践。他主持改进和试制新型坦克,如虎式重型坦克、豹式坦克。古德里安的军事理论、实践,曾遭到一些高级将领的激烈反对。但富有侵略性的希特勒,出自他对外扩张的需要,却大力支持古德里安的战略战术观点。1933年,德国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亲自指导的摩托化部队表演时,情不自禁地一再说道:“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1934年7月,德军建立装甲兵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一战时期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进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也被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1935年德国建立起3个装甲师,古德里安任第二装甲师的师长。每个装甲师中有一个装甲旅,其坦克总数不少于561辆,支援它的有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另加摩托化炮兵、工兵、通信、战防等单位,还有一个搜索营。从此,德军装甲兵得到了飞速发展。
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从1936年至1937年,他出版了一本名叫《注意—坦克!》的书,书中阐明了德军以后将要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职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兵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3号坦克和4号坦克,这两种坦克在二战中是德军装甲兵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领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兵部队的优越性。
实地表演
1939年,古德里安为第19军军长。这个军包括第3装甲师、第2
和第20摩托化师,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出色地执行了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也使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达到了惊人的成功。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对波兰进行突然奇袭,这是闪击战的第一次实地表演。当时古德里安刚就任装甲兵第十九军军长,下辖有国防军第3装甲师、第2和第20摩托化师。它的任务是突入波兰边防线,其后从波美拉尼亚快速前进,直抵维斯杜拉河,切断波军通往波兰走廊的退路。
古德里安在率部进攻波兰时,曾遭到波兰骑兵的英勇抵抗。但是,战马与坦克搏斗,马刀马 与坦克火炮对阵,终于造成波军的惨败,使古德里安初次尝到了坦克战的甜头。古德里安在这次闪电战中也遇到了在平素演习时所碰不到的问题,他在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惊险的描写:“9月1日清晨4时45分钟的时候,全军都同时在边界上开始行动。最初地面上有一层浓厚的晨雾,使空军不能对我们作任何支持。我在第一次攻击波中,就跟第三装甲旅一同前进,一直到曾贝堡以北的最前线,那就是序战开始的地方。不幸得很,虽然我已经严令第三师的重炮兵不得开炮射击,但是在大雾之中,他们还是忍不住开炮乱打起来。第一颗炮弹恰好落在我的指挥车前50码的地方,第二颗就落在后50码的地方。我马上想到要是再来一颗的话,就一定会直接命中。于是马上就命令驾驶员转过车来离开这个地区,这种突如其来的炮击使驾驶员有一点神经错乱,拼命的一冲就掉在一个沟里去了。”
古德里安把他所属的“北方集团军群”中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轻装甲师集中起来使用,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强渡了那累夫河。1939年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筑垒地域,17日,跟“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装甲兵部队在布格河畔的符沃达瓦会师。
黄色方案
1940年2月,德国陆军总司令颁发关于进攻西欧——“黄色方案”修正案的训令。这次战役的目标是占领荷兰、比利时、法国,迫使英国缔结有利于德国的和约。“黄色方案”是由曼施坦因制定的。但是,古德里安在草拟和执行该方案中都起了一定作用。
为了进行西线战争,希特勒调集了136个师,3000余辆坦克,4500余架飞机,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辖64个师作为左翼,担任主攻,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发起攻击,突破色当,直插英吉利海峡沿岸;“B”集团军群辖28个师,由博克上将指挥,任务是越过荷兰和比利时,作为右翼插入法国;“C”集团军群17个师,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上将指挥,其任务是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此外,还有47个师作为预备队。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隶属于“A”集团军群。
1940年3月,“A”集团军的高级将领被召集到柏林总理府中,每一个将领都要报告自己所担负的任务,以及将如何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古德里安谈到自己的任务是:在奉命进攻之日,就要越过卢森堡的国界。经过比利时南部,然后突破色当,渡过马斯河,并在对面建立一个桥头阵地,以掩护后续的步兵军渡河。他计划战争的第五天就强渡马斯河,并在当天下午在对岸建立好桥头阵地。当古德里安汇报到这里时,希特勒发问道:“那么以后你又准备做些什么呢?”古德里安回答说:“除非我已经接到了其他的命令,否则我将决定次日继续向西推进。最高统帅应该决定我的目标是亚眠还是巴黎。我个人的意见认为正确的路线是通过亚眠,直趋英吉利海峡。”这里反映了古德里安一再强调的原则——装甲兵在进攻时应永不停顿。但后来,在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的劝说下,希特勒命令德军在敦刻尔克前停止进攻,放跑了33万英法联军。
装甲狂飙
转战西欧
波兰战败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欧。
他指挥的装甲兵第19军属于龙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部队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渡过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色当以西、以南,扩大了桥头堡阵地,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和第四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兵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兵部队的迅速进攻所达到的巨大战果而感到惊讶,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装甲兵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战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等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堡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迅速前进。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先头部队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紧接着经由阿布维尔继续向北进攻,22日,攻占布伦。6月上旬,古德里安就任第2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得到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其中第3装甲师还获得了“铁甲尖刃”、“装甲狂飙”的美誉。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起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担负了莫斯科西南方向的突击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胜利,10月,曾前进至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了12月上旬,由于冬季来临,苏军的英勇顽强抵抗和德军的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战役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被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的闲散生活。
形势规划
古德里安对德国的战争形势作了预测。他认为,到1944年,德国就该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而进攻的方式,还应是以装甲兵部队为主,到时,一个装甲师,只有当它的坦克和其他种类的兵器与车辆保持一个正确的比例时,才会有充分的战斗力。德军每一个装甲师,照原定计划应有4个坦克营。换言之,全师需要坦克总数为400辆,如果全师坦克数量减至400辆以下,那么它们的全部组织就不能够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攻击力量。而展现在古德里安面前的装甲部队竟没有一个符合这一标准的。因此,在古德里安看来,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重建装甲师,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古德里安拟定了1943年适用的组织系统表(计划)。关于坦克装备,他认为德军当时的主战坦克是Ⅳ型,它主要用于非洲和东方战线,仍需要大量的补充和提高。而“虎”型和“豹”型坦克的生产是不受冲击和影响的。他们还对坦克的性能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其火力系统,并把75mmL48的火炮加装在了Ⅳ型坦克上了,大大提高了这种坦克的性能。为了增加坦克的数量,古德里安还想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延长坦克的使用寿命,为此他们对新型的车型进行反复实验,尽量使其性能尽善尽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例如“豹”型坦克的生产和投入使用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古德里安常常去工厂和坦克学校了解情况。处在卡斯尔的亨西尔工厂是生产“虎”型和“豹”型坦克及88mm战防炮的工厂,古德里安常来这里视察,有时也去学校拜访坦克设计者。他对“虎”型坦克“菲迪南”式的坦克设计者波尔西教授所设计的坦克火炮系统即88mmL70火炮的性能,及时指出了它的弱点。对坦克的“围裙”的改进也提出了意见。
最后哀歌
复出扩编
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派他
为装甲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兵部队的发展、组织、训练。
在他任期,调整了装甲兵部队的编制,把每个师的坦克团又扩编成坦克旅,每个旅辖四个营。编制的扩大,对坦克的需求也就越大。在古德里安的努力下,德军的坦克的生产与装备有了一定的改善。德国著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正式投产,重整军备。尽管他的努力也没能够改变德国的命运。古德里安抓坦克的生产对于德国支持战争是有很大作用的,德国生产量最多每月达1955辆。
斯大林格勒会战使德军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失败,决定于1943年夏天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会战,代号为“堡垒”,妄想制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夺回已经失去的战略主动权。1943年5月上旬,希特勒在慕尼黑召-议,听取高级指挥员的意见,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克 元帅表示赞同,制定“堡垒”战役计划的屈希勒尔对胜利充满信心,而曼施坦因表示疑义。古德里安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是没便宜可占的。5月10日,他再次去见希特勒并劝阻他发动这次进攻。古德里安说:用装甲兵去硬攻具有坚固防御的库尔斯克是愚蠢的。最后,希特勒还是决定执行“堡垒”计划。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北两翼集中了1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进攻,这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库尔斯克战役从7月5日开始,8月23日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50余万人,3000门大炮,3700多架飞机,1500辆坦克。至此,德军装甲兵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正如苏联元帅科涅夫后来所描述的,库尔斯克会战的 声是“德军坦克这只天鹅临终时的哀歌”。
大厦将倾
1944年6月6日,英美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又展
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德国岌岌可危,统治者内部危机加剧,7月20日爆发了刺杀希特勒事件。希特勒在一时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于7月22日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这时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已是独木难支。
12月初,希特勒把他的大本营从东普鲁士迁移到吉逊附近的齐根堡,这样可以使他更接近西线战场,以便亲自指挥现在即将在西线方面所发动的最后攻势。为此,他进行了必要的准备,新成立了两个装甲集团军,第5装甲集团军,由曼托菲尔将军指挥;武装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由迪特里希上将指挥。但在这次行动计划中,西战场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总司令莫德尔元帅,都曾经一致建议把这次行动限定在一个目标上,可是希特勒拒绝了他们的建议,而坚持要实现他那个“伟大”的理想。1944年12月16日开始正式进攻,曼托菲尔将军的第5装甲集团军,率先对敌进攻,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自此之后德军再也没能有任何的突破了。
1944年12月25日,希特勒在事先未经古德里安知道的情况下,就直接下命令把吉勒所指挥的党卫队第4装甲军,包括武装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和维京师在内的两个党卫队装甲师,从华沙以北地区调往巴尔干以解布达佩斯之围,代号“康拉德1号”。最初阶段的行动虽很顺利,但最终因为苏军巨大的兵力优势像海绵一样吸干了德军的动能,所以武装党卫队第4装甲军并没有冲破苏军的包围,因而也没能达到最终解围的目的。
1945年3月下旬,希特勒罢免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军职,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提前释放。
1954年,古德里安逝世。这位闪击战专家,虽然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德国法西斯称雄一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一人,他的肖像至今还挂在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军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