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字季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
他1906年生于中国南戏发源地浙江省温州市上田林,出身在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地主家庭。父亲与清末大经学家孙诒让既是同乡又是世交。王起先生小时曾与孙诒让有过接触并曾寄住在他的家中。孙诒让先生渊博的学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治学的方法对王起先生均有深刻的影响。王起先生童年曾受私塾教育,自幼对家乡的戏曲传统耳濡目染,从小酷爱戏曲。1923年王起先生从浙江瑞安县中学毕业后,在永嘉县梧埏小学教书。1925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受业于曲学大师吴梅,在名师指导下,从事戏曲学习和研究,披阅了大量古代戏曲剧本、宋元笔记及其他历史著作。
1929年王起先生毕业后,曾在浙江温州瓯海中学任教。他一面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工作继续大量阅读有关著作,一面从事古典诗词及杂文创作。其间他经历过“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受革命思潮的推动,王起先生在思想意识和文风上都能跟上时代步伐,诗文均能切实地反映社会现实。1938年7月王起先生曾在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当秘书,因为保护地方民兵0而得罪地方军阀蒋志英遭其追捕,后经同学张淼介绍在金华国民出版社当编审,这亦是王起先生诗文被当时一些诗人、学者赞赏的结果。这时期,《东南日报》副刊陈向平及后来被国民党杀害的《战时中学生》主编郭莽西对王起先生诗文写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41年王起先生到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他根据所积累的元人杂剧、散曲的语言资料对《西厢记》的四种版本及《西厢记》的语言进行了仔细的校勘和疏证,取得成功,从此对古代戏曲研究不倦不辍。1946年他转到三江文理学院任教,1948年受聘为中山大学语文文学系教授。
解放后他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戏曲研究室主任、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辞书·戏曲曲艺卷》副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又是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起先生在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辛勤耕耘,艰苦探索,特别是解放后近40年来,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文学理论,并运用于戏曲研究和评论,取得了显著效果和卓越成就。迄今为止已出版和将出版论著近20部,发表论文近百篇。王起先生在对古代戏曲规律的长期研究和探讨中,形成了严谨而又富于开拓、创新的治学特点。他在整理校注戏曲作品时,不但注重运用资料进行考证,还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和思想意义的阐发进行研究。他几经再版的力作《西厢记校注》在注释疑难词句方面,能根据历代诗文,尤其是通过大量元人杂剧、话本、散曲例句乃至勾栏行院习用语进行排比、校勘,加以注疏说明,同时指出后人曲解之处。而他撰写的有关关汉卿和王实甫《西厢记》的论文,既有翔实可靠的材料,又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和概括,能令人信服地阐明古典戏曲发展、演变的艺术规律。论文《关汉卿战斗的一生》在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时,被译成日文和印尼文,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王起先生的著述可分三个时期。
从1929年大学毕业到解放前的一段时期,王起先生主要是从研究《西厢记》入手,对中国古典戏曲开始进行探索,并进行杂文与古典诗词创作。出版有《西厢五剧注》(1943)及杂文集《新物语及其它》、《击鬼集》和诗词集《越风》,并发表了不少戏曲研究的论文。《西厢五剧注》是王起先生的成名作。这个注本成功地解决了金圣叹评点本的问题,又较好地解决了《西厢记》的语言问题,成为了《西厢记》的通行本。
解放后至“文革”前一段时期,王起先生一面继续对《西厢记》进行整理校注,一面对元杂剧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其中对关汉卿及其杂剧的研究比较深入,著作有《西厢记校注》(1955)、《从莺莺传到西厢记》(1955)、《桃花扇校注》(1955与他人合作)、《新红集》(1960)、《中国文学史》(1962)。其中《新红集》是戏曲评论文集。他与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一直是教育部统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这时期王起先生发表的有关关汉卿和其他戏曲研究的论文颇丰,较重要的有《关汉卿战斗的一生》、《关汉卿杂剧的人物塑造》、《关汉卿杂剧的战斗精神》、《关于〈西厢记〉作者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西厢记〉写定本后记》、《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这一时期他还发表了不少关于李白
、苏轼、李清
照等古典文学家的研究论文。
“文革”期间,王起先生仍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王安
石诗文选》、《评注聊斋志异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多部著作是他与中青年教师合作编著的,体现了他乐于指导中青年教师的优秀品质。其中戏曲方面的著作有《元杂剧选注》(1908)、《元散曲选注》(1981)、《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1982)、《中国戏曲选》(1985)、《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1983)。在《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和《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中,首次系统地对中国古典悲喜剧进行了研究,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文学方面的著作有《王季思诗词录》(1981)、《玉轮轩古典文学论文集》(1982)。晚年的王起先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埋头著述,发表的论文很多,其中一些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结集为《玉轮轩曲论》(1980)、《玉轮轩曲论新编》(1983)。而《“烟花路”与“东篱酬”——从柳永的〈定风波〉到关汉卿的〈谢天香〉》、《从〈留鞋记〉看曾瑞在元曲作家中的地位》、《元曲的时代精神和我们的时代感受》都是一些论据充足、结论可信、论点新颖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