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澍白
(1922-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笔名汪漭, 1922年12月22日生。1941年考入湖南大学读书,因参加驱逐 校长的斗争,被国民党宪兵团关押5个月。保释出狱后,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汇报湖南大学 情况。奉中共南方局青年委员会之命回到湖南大学从事地下工作,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人民世纪社,带动社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开展-,创办《天下文萃》。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湖南大学支部书记。1946年暑期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曾任南京新民报。解放战争期间在南京从事进步-和中共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历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科长,《新华日报》总编室秘书,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科长、处长,《新湖南报》社秘书长,湖南省委党校教员,1959年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自告奋勇到新恢复的湘潭大学任教,并选定以毛泽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1981年以后,历任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副校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他是当代知名的哲学家,长期从事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研究工作,颇有建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与张慎恒合著)一书,是他在毛泽东早期哲学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在全国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之后,他又撰著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获1987年度全国图书评奖荣誉奖、金钥匙图书评奖纪念奖,部分章节被译成英、日两国文字在国外发表。《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基因》在台湾、香港出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还有《文化冲突中的抉择》、《艰难的转型一一-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宏观考察》、《毛泽东早年心路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双重渊源》、《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传统》等书问世。在厦门大学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17年,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一项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曾应邀赴菲律宾、日本和香港等地大学讲学。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