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敬昭(1773~1830),字子晋,又名康侯,号选楼,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阳春县城人。其父谭元阳任乐昌训导,自幼随父到乐昌。敬昭生性聪颖好学,4岁习读书文,8岁能写文章,10岁作《崆峒赋》及诗,得乐昌知县蒋涑庄赏识。12岁郡试名获榜首,受曹习庵、戴士莲等学使器重。嘉庆十一年(1806年)郡试第一名秀才;十二年广东乡试十一名举人,选充武英殿校录官;二十二年京都会试第二百三十二名,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寄寓于北京广东会馆。宰相穆彰阿闻其名,托人带来一把名扇,请其题诗。敬昭知穆为人奸诈,不受厚礼,拒绝请求,得罪于当权者,致令其才高而官不显。其并不为官小俸薄而后悔,反之,感到不与权奸同流而自豪。敬昭在职期间,非公事不谒上官,有空就手持一卷,专心攻读,博览群书,视富贵如浮云。平时多与诗友交往,一生勤于文学著作,尤精歌赋,其诗词著称岭南,幼年著《趋庭》、《闻韶》诗集。青年著《答客难》、《七稽》等名作,甚称于时,乐府尤为出众,与张维
屏、黄培芳并称“粤东三子”。晚年著有《听云楼诗钞》、《词钞》。道光十年(1830年)卒于任,终年58岁。诗友张维
屏为其写」志铭》道:“其官弗迁,其年弗延,其人则传,其形归于幽阡,其神游于阆风之巅,而比肩乎列仙。”《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