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曾(1900~1964)
马师曾,字伯鲁,号景参,曾用艺名关始昌、风华子,广东顺德桂洲马地桥人。幼年随祖父、父母在广州居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家前往湖北武昌的曾叔祖处避债,并于两湖书院蒙学,习读四书五经。宣统三年(1911)随家人回到广州,先后就读私塾、小学,肄业敬业中学。其间,对粤剧产生兴趣,主动参加文明新戏的演出。民国6年(1917)因家贫辍学,先在旧货店当学徒,后入太平春教戏馆学戏。拜有名小武靓元亨为师,表演技艺日渐精进,开始在东南亚崭露头角。民国12年回国,在人寿年班担任正印丑生,于《苦凤莺怜》中扮义丐余侠魂。他从小贩叫卖柠檬的声音中受到启发,创造了虽显沙哑却吐字清楚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乞儿喉”,用广州话唱出大段生动的中板,深受观众欢迎,因而声誉鹊起。民国14年,领衔组织大罗天班,特设有数名专业编剧的编剧部,编演了一批包括中外古今题材的剧目,如《佳偶兵戎》、《贼王子》、《呆佬拜寿》、《红玫瑰》等,他分别以丑、生、旦、净的行当演其中多数剧目。民国18年下半年,人寿年班改名国风剧团,仍由他担纲。
其后,马师曾先后到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马来亚和美国演出,接触了不同国家的国情、人民精神、民族文化,逐步形成了他的“新剧”观。他一方面强调发展戏剧艺术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认为“人亦孰不爱国,凡爱国者必思自葆其国有之道德文化”,提出借戏剧“以宣传我国特有之道德文化”。另一方面,他重视戏剧跟随时代发展而变革创新,认为“近年以来,中外的交通多么利冽,生活的变迁多么剧烈,我们的伶人依然死守着什么场口、武步的做法,在此电影戏和舞台戏竞争剧烈当中,那有不一败涂地的道理呢!”因此他提出变革粤剧:“一方固需效他方之长,一方仍需保存粤剧之精华,从而发扬之。”从民国22年至30年(1933~1941)底,马师曾在香港主持太平剧团期间,就本着这样的戏剧主张从事艺术实践,并与薛觉先领衔,演出于省、港、澳的觉先声剧团,形成被后人所谓的“薛马争雄”的局面。他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对粤剧艺术进行了诸多变革创新的尝试。编演了《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驸马》、《龙城飞将》、《野花香》等大批剧目。唱腔音乐方面,他针对自己嗓音的特点,扬长避短,对“乞儿喉”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形成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有力、行腔活泼的“马腔”。他还兼收北乐、南乐和西乐一些乐器的优点,对粤剧伴奏乐队进行革新。马师曾的表演艺术,既师承靓元亨的分寸准确、节奏鲜明的特点,又能巧妙借鉴电影、话剧、京剧等的长处,灵活地改造运用传统的程式,特别是善于把各阶层人的带有特征性的手势动作加以提炼夸张,使其塑造的舞台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还开创任用女演员为旦角的风气,首先建立男女演员同台演出的“男女班”。民国23年马师曾与人合办全球电影公司,拍摄过由他主演的《野花香》、《难测妇人心》等影片,他也把电影演员的化妆、服装和拍摄场所里的灯光、布景,借用到粤剧舞台演出中去,舞台效果更加明显,增添了粤剧的活力。
从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至民国30年底香港沦陷于日本侵略军,马师曾和他领导的太平剧团,编演了《洪承畴》、《秦桧游地狱》等斥责汉奸的剧目,自动地按月捐献部分演出收入去支援前线抗日将士。他还与香港名流-,反对国民党 派制造“皖南事变”。香港沦陷后,日本特务机关威迫利诱他登台演出以-,他称病拒绝,然后带领全家逃到澳门,自己再经广州湾(今湛江市)到广西,组织抗战剧团(后改名胜利剧团)在两广大后方演出。曾率剧团到桂林演戏,参加“团结抗战,保卫大桂林”的抗敌宣传和--。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师曾组团来往于港、穗、澳以及下乡演出,有时参加拍摄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他倍感欢欣鼓舞,于1950年秋至1951年初率领红星剧团从香港到广州演出。他不顾香港当局的警告,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爱国-、宣传演出和义演献金,并参加编演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珠江泪》。
1955年冬,马师曾举家回广州定居。他于1956年任广东粤剧团团长,与红线女主演《搜书院》获得普遍赞扬,曾赴北京为首都观众演出。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充分肯定马师曾的工作,给粤剧以“南国红豆”的美称。同年粤剧《搜书院》在上海拍摄为戏曲艺术片。是年,马师曾先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1958年被任命为广东粤剧院院长,参与改编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为粤剧,并与红线女主演,获得广大观众的很高评价,后来到上海演出,出现“满城争说关汉卿,一曲难忘蝶双飞”的盛况,该剧也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此后他多次下乡下厂为群众演出,积极训练培养青年演员;还先后赴朝鲜、越南进行访问演出,把新的粤剧艺术介绍给友好邻邦的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的10多年间,他参加编写和演出了《搜书院》、《凤仪亭》、《赵云催归》、《屈原》、《关汉卿》、《三娘教子》和现代戏《刘胡兰》等剧目。晚年主要扮演老生的角色,他在《搜书院》和《关汉卿》两个戏中,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成功地塑造了谢宝和关汉卿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创造,马师曾把自己的表演艺术推进到新的高峰
。1964年4月21日病逝于北京。
下一名人:胡璇泽马姓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