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
(1904-1946)
新四军第一师政委,革命烈士。
湖南省桃源县人, 原名刘安
焕,1904年1月28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孔水坡下庙湾(今马宗岭乡刘炎村)一个私塾先生之家。自幼给地主放牛,读私塾4年,14岁跟父母种田、织布。1926年参加农-动,被推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不少农运骨干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戮,腥风血雨笼罩桃源,他-离开家乡去武昌找党。在武昌,参加了国民政府警卫团,任战士、班长,开赴江西途中,经宛希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整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营二连一班副班长、党小组长。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连队积极从事党的工作,从工农出身的战士中发展党员。上井冈山后,历任红军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委、师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为建立湘赣边武装割据政权和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立下了战功,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在湘赣边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湘赣边特委委员。长征途中,红一军团缩编,先后任后方工作部政委、-部部长。每到一地,及时了解风土人情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宣传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粮草,为红军长征胜利提供物资保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卢沟桥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协助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部挺进江南,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带领政治部干部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大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开明士绅、进步人士,和新四军精诚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秋,党组织派他到江苏丹阳县以北地区,帮助丹北抗日游击纵队司令管文蔚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次年春,陈毅带一支队主力到丹北,打下了杨中县城和大桥镇,开辟了通往苏北的战略通道。一、二支队在江苏潥阳水西村合编成江南指挥部,陈毅和粟裕任正副指挥,他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春末,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把新四军消灭在江南。根据党中央指示,他和陈毅等率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主力北上后,江南地区形势大变,敌人蠢蠢欲动。他奉命回到江南,成立财经委员会、丹北中心县委、丹北地区行政公署和军分区,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巩固后方,为著名的黄桥决战做好物资准备。皖南事变后,-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下辖七个师。粟裕任第一师师长,他任师政委兼苏中军区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华中军分会常委。
在长期的战争中,由于战斗频繁,环境险恶,生活艰苦,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染上重病,党组织非常关心他。1943年初,陈毅特意要保卫部门送他到上海法租界虹桥疗养院治疗。由于情况突变,他未治愈,端午节便返回新四军军部驻地黄花塘。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新四军按照党中央和-的部署进行战略转移,他随部队从苏北撒到山东。他的病情开始恶化,为了节省战斗力量,一路上,忍住剧痛,伏在马背上随部队一起前进,坚持不坐担架。秋末,他的病情更趋严重,腋下恶性肿瘤使之夜不能寐,医生要给用药,他坚决拒绝,要求把贵重稀少的药品留给重伤员用。生命垂危时,仍惦念前方,向来看望的同志询问前线的消息。1946年11月20日病逝,时年42岁。中共中央华东局给予高度评价:“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厥功甚伟;他毕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永垂不朽!”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