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丕洲(1897-1980年),原名肇基,第三区大铛湾堡(今属河镇)社塘村人。民国6年(1917年)考进广东省立肇庆中学,民国7年因患脚气病停学,回到罗阳圩万和堂药房跟随父亲林荫棠学医。
民国11年(1922年)丕洲开始独立行医。他先后在社塘、罗定县塘任医生,直至1949年阳春解放。1950-1980年在阳三乡联合诊所、河诊所和河卫生院任医生。
丕洲治病时善于运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开处方用药,不管内外科、急慢性疾病,常应手而愈。
阳春石菉铜矿领导尹某和工程师陶某,外伤留下脑震荡后遗症,长期头晕头痛,曾到湛江、广州等大医院住院医治无效。林医生接医这两位患者,详细询问了病因及治疗经过,反复查阅、分析病历,辨症施治,用“天王补心丹”方药加减治疗,仅服药四剂,病霍然而愈。“文革”期间,林医生被关在“牛棚”里,河张某病危,家人已为病者筹备后事,邻居提议请林医生看看是否有救。病者家属派专人到公社请求“监护”负责人放林医生出去为张某治病,监护人员不批准,来人只好直接找到林医生。林医生听了愤然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怎能见死不救?”林医生在监护所中根据来人讲述病人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断,凭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开了处方。病人按其嘱咐用药、调理,结果起死回生。群众惊呼:“张某人得救了!”“真是神医!”
丕洲治疗妇科疾病更为擅长。松柏镇莫某的妻子产后病危已不能说话。林医生诊断后,以“补气血、祛痰癖、解痉挛”的原则开方用药,几个疗程,病人转危为安。
丕洲治病时十分重视对病人的精神治疗。他总结出许多疾病是由于思想忧郁、心情苦闷或悲伤所致。他常说:“治病先治心。”一次有一位患神经功能症的远方患者慕名前来求医,林医生跟他见面后,并不急于诊病开处方,而是与他拉家常,谈病况,开导他的思想。一番交谈,说得这位患者频频点头,使其心结顿解,患者钦佩地说:“我从未遇过这样的医生,未用药,一番交谈,就使我的病好了三分。”后来,该患者还专程来告病已好了,表示谢意。
林医生常说:“我一生没有固定的节假日。”不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群众需要,有病人要他诊治,他就有叫必到,曾有个大年初一,林医生自己正患痢疾,一位乡亲患急病,专人请他去诊治,他二话不说,拄着手杖往前就走,他老伴见状,心痛地说:“大年初一,自己又有病,你都要请人医罗!还去医人?”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是医生,别人有求,我只要还能动,就要尽职尽责。”说完,歪歪跌跌地走了,乡亲们很受感动。另外,林医生凡得知经济拮据的乡亲有病时,总是亲自登门为其诊病,不收诊费,有时甚至掏钱给病人买药。
建国前,他在罗定县塘乡曾开办中医学习班,传授医术;1953年他领导和组织阳三乡联合诊所带中医学徒;1957年以后,他多年应聘到县中医生进修班和赤脚医生培训班任教,自编教材讲学,对学员耐心辅导,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医务工作者。他还将几十年学习所得和临床经验,编成《中医入门要决》一书,并整理出近两百例医案。
丕洲行医58载,深得群众信赖和敬仰。1957年被选为阳春县第二届人民代表;1959年被评为县二等劳动模范;1979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省卫生厅召开的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湛江地区名老中医”的称号。
1980年5月,丕洲患心脏病辞世,终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