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付迪

[公元1951年-1971年]

   邓付迪,1951年出生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娃底村。他性情开朗又好学上进,而且肯帮助他人解难。从小学到中学,他爱学习,爱劳动,爱体育锻炼。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正在小学念书的邓付迪,每天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帮助同学做作业。那时,邓付迪的父亲邓付之在鹿马登区委会工作,因为工作忙,很少顾及家庭的事。自幼手脚勤快的邓付迪放学回到家,样样活都抢着做:割猪草、砍柴禾、挑肥料、喂猪食……他为母亲阿达巴和姐姐邓付舍分担了不少家务。乡亲们都说,邓付之和阿达巴养了一个好儿子。
  1966年,邓付迪怀着保卫祖国的强烈愿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昆明军区某部侦察组。侦察组驻在一个傈僳寨子。这里紧靠国境线,是通往缅甸的重要通道口。在排长陶永忠的带领下,侦察组干部战士与当地的傈僳族群众朝夕相处,白天同群众一道下地劳动;晚上组织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与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在侦察组干部战士的帮助下,邓付迪进步很快,1970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1年9月,邓付迪回到阔别4年的家乡探亲。也就是这一次,在父母和乡亲的张罗下,经部队组织批准,他与同村的傈僳族姑娘阿娜结了婚。新婚才几天,怒江峡谷就飘起了连绵不断的“九黄雨”,大规模的泥石流把刚刚破土动工的怒江峡谷惟一的主干公路——碧江县至贡山县的全长156公里冲得七沟八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邓付迪坐立不安,恨不得马上飞回营房。他不要新婚妻子阿娜送一程,匆匆向着贡山方向奔去。从鹿马登到贡山需要翻山跨沟徒步4天路程,邓付迪仅用两天时间就赶回到部队,并连夜回到了侦察连驻地丹珠寨子。
  9月30日这天,邓付迪心情显得格外高兴:明天,就是国庆节了,该为当地乡亲们做点什么呢?下午3点多,丹珠寨子的3位老乡要渡江到对岸探亲,他们当中,有一位傈僳族老人,一位中年妇女,还有一个姑娘。邓付迪和排长陶永忠自告奋勇划起“猪槽船”送3位乡亲过江。丹珠这一带,怒江流水汹涌湍急,而且漩涡特别多,自古就有“掉进怒江无生还”的说法。“猪槽船”刚驶到江心,就被浪花打翻了。邓付迪、陶永忠连同3位乡亲一同落水。这时,邓付迪和陶永忠置个人生命于不顾,在怒江激流中拼搏,好不容易把傈僳族老人和中年妇女救出来,并用双手托上江岸。为救傈僳族姑娘阿尼,邓付迪又一次跳进激流中,拼命地追救她。他在千转百弯的江水里足足追出了1800米,奋力呼喊着“阿尼!阿尼!……”终因几度泅水,体力耗尽,邓付迪在追救这位傈僳姑娘途中,被无情的怒江漩涡吞没了。
  为表彰邓付迪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昆明军区发布命令,给他追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区干部战士向为抢救落水群众而光荣献身的邓付迪学习。1984年,民政部批准邓付迪为革命烈士。
  (尹善龙)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邓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5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1年)去世的名人:

福贡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当代人物专题

当代相关影视剧

福贡县导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