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璘(1532~1607),生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正月廿七日。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周陂龙田村)。璘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在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璘决心从军报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此时璘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即署把总军衔,命璘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平息英德起事,升为广东守备。
万历初年(1573),高要、揭阳及山人钟月泉等起事,璘奉命领兵讨平,升为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平息高要朱良宝,封为肈庆游击将军,后任高州参将。广东总督凌云
翼为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而大征罗旁时(今云浮、罗定、郁南等地),璘领兵从信宜东进。在罗旁战役中,璘破占山为王的苗谣军90支,诏封为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从此,陈璘把家迁至云浮,定居在六都乡。璘定居后,即精心规划,营建房宇,分田戍兵。几年间,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正如史书所载:“山城如画,行者歌,居者宁,缙绅大夫东西上下,而夜拆不击。”
万历二十一年(1593),璘出任副总兵驻守南澳岛(朝廷直隶),在位时,璘带领岛上官兵广为植树,亲为此举立碑。
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寇大举侵犯朝鲜,朝廷知璘有谋略,善用兵,又熟悉倭情,命他统领广东5000兵援朝抗倭。翌年二月,璘被提为御倭总兵官兼水师提督。当时,璘辖副将陈蚕、邓子龙,游击马文焕、季全、张良
等将领,统率水军1.3万人,战船500余艘,开往朝鲜的忠清、全罗、庆尚等海口,倭寇发现璘的战船后,慌作一团。不久,日本主政者丰臣秀吉死去,倭寇军心动荡。璘觉察后,即与邓子龙及朝鲜名将李舜臣率兵进击。邓子龙、李舜臣不幸牺牲。此役,倭船被烧,溺死者数以万计。与此同时,刘綎部将奋勇攻占行长,直入顺天大城,璘看准时机,两面夹击,焚倭船百余艘。倭首石曼子率兵向西增援,璘待石曼子战船行驶至半海中,即将石曼子击杀,并歼其水军300多人。倭寇仓皇退守锦山。不久,倭寇0潜伏于乙山中。乙山崖深道险,将士们望而生畏。璘亲自率兵星夜潜入乙山,包围其岩洞。拂晓,炮火齐发,山谷震荡,倭寇急奔后山,凭高顽抗,璘率将士殊死攻击,倭寇慌忙逃窜,璘穷追不舍,把来犯的倭寇一举全歼。生俘倭帅平正成、平秀政等,最强悍的倭酉石曼子也授首就俘。是役,毁敌舟七八百只,斩溺二万余名。战后,璘的鬓发由黑变白。朝鲜国王李昖见璘说:“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曩日接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援朝抗倭,战果辉煌。-行赏,璘被评为首功,升为都督同知,世荫指挥佥事。
班师回国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璘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并奉命征讨播州(今贵州遵义)苗民义军,后渡乌江,与各路苗军作战。万历三十四年四月,璘再次奉命领兵万人平息水硍山起事的苗军,降苗军1.3万余人,后奉命调回广东任总兵官。朝廷-行赏,封璘为左都督,世荫指挥使。万历三十五年(1607)五月初八日,璘病逝于任内。朝廷以璘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再荫百户。
朝鲜人民为纪念璘在抗倭援朝时所立下的功勋,在璘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里)建造了“陈璘别庙”,并画像赋诗,钦扬璘的功绩。万历帝恩准在璘的故乡翁源龙田村建造“龙田城”,城内设“太保祖祠”和“太保祠”,钦赐祠联曰:“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朝,才兼文武世无双。”
民国29年(1940),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司令余汉谋为缅怀陈璘,专程到陈氏宗祠祭奠并撰联纪念。联曰:“专征伐以讨倭夷,辽海建奇功,民族英雄名不朽;闻鼓鼙而思将相,国人崇祀典,大明太保庙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