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遇春(1333年2月—1390年12月),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荥阳侯。先锋郑遇霖之弟,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随朱元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因功升任总管。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后参与平定陈友谅。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平定云南。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其和六安侯王志是儿女亲家,同时其加禄、改禄都和王志一起。
早年经历
郑遇春和兄长郑遇霖都因勇猛力大出名,其兄郑遇霖和同乡人有矛盾,想要杀之而后快,幸得郑遇春极力劝阻才得以解决。因此人们都害怕郑遇霖,却认为郑遇春十分贤良。
元末烽烟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滁州,便以郑遇霖为先锋,攻取了铁佛冈、三汊河、大柳等寨,郑遇春因功升任总管。
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其兄郑遇霖在攻打芜湖时战死,郑遇春于是接替郑遇霖,统率他的部队,当时朱元璋麾下诸将的部队都不过千人,而郑遇春则兼任两支部队的首领,并且他的部下又十分骁勇,多次作战,功绩卓著,因此被授予左翼元帅。 此后,随军参与了平定陈友谅的战争,在战争中,身先士卒,从不自夸功劳,朱元璋对此感到惊异。
至正十六年(1356年),随军攻集庆。
至正十七年(1357年),随朱元璋先后攻取金坛、丹阳、江阴、常州、常熟、扬州等地。
至正二十年(1360年),随军收复太平,攻取信州、安庆等地。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随朱元璋攻取江州,同年在集庆结婚,妻子为九江人谢氏。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长子郑详出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参加鄱阳湖之战。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随朱元璋攻打武昌,又跟随徐达攻打庐州,和王志一起攻取六安,就任六安卫指挥佥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随军攻打平江。十月,随徐达北伐元朝。
明初战功
明洪武元年(1368年),随军攻取华州。九月,随军攻取太原。
洪武二年(1369年),随傅友德屯兵太原、大同、朔州等地。
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开设朔州卫,并重建朔州土城,改任朔州卫指挥副使。十一月,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荥阳侯,食禄九百石,允世袭。[7-8]
洪武四年(1371年),受命驻守临濠,开行大都督府。
洪武五年(1372年),再次镇守朔州,因受到牵连而被削去爵位。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命他和太原卫都指挥使王臻经理代县城池,上奏称朔州乃边塞要冲,不能够擅离职守,于是朱元璋仍然让他镇守朔州。
洪武十年(1377年),少数民族首领也速脱火亦等人进犯凉州,郑遇春率兵迎战,击退,斩获一千余人,得马、牛三百匹。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七月,复封为荥阳侯。
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平云南,率杨文等人经略城池屯堡。回到京城,统率金吾诸卫,兴造海船一百八十艘,运饷辽东,登记陕西岷州诸卫的官马。
洪武十七年(1384年),被召回南京,督帅京吾诸卫所。五月,被赐予文绮钞。 八月,和东川侯胡海监督金吾所等卫造海舟180艘。
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月,朱元璋派郑遇春告诉诸位将军,留下一些适当的马给自己用,其他的马上交国家。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朱元璋派遣使臣告诉郑遇春等诸多王侯回南京。
被杀爵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和凤翔
侯张龙、平凉侯费聚等人前往云南置驿传,朱元璋各自赐予了一些钞。 六月,和张龙一起被召回京。十二月,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
人物评价
《明史》:诸将当草昧之际,上观天命,委心明主,战胜攻取,克建殊勋,皆一时之智勇也。及海内宁谧,乃名隶党籍,或追论,或身坐,鲜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锡固足酬功,而砺带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郑氏族谱:屡屡功绩,殊难备述。
人物成就
郑遇春是朱元璋的早期部将,跟随朱元璋打下了最初的根据地,参加了平定陈友谅的战争,所率部骁勇善战,其人作战时又身先士卒,后又随徐达平定山东、黄河南北,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平定云南,为明朝的建立和疆域的统一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