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圣常(1921年11月1日—),出生于河南光山。物理海洋学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文圣常出身于清寒的小职员家庭。自幼受父母启蒙教育,孔孟的处世之道对他有较大影响。中学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曾先后在河南潢川初级中学、湖北宜昌中学高中部和湖北联合中学恩施高中分校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各高校纷纷内迁,他于1940年进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同年秋,考入在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44年毕业。文圣常尽管学的是机械工程,然而在大学期间他却打下了很深的数理功底,课外喜欢阅读文艺与哲学、逻辑著作,促使他形成既勇于探索、又务实钻研的个性。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成都航空委员会第八飞机修理厂任试用员、第十一飞机修理厂考工股员、国民党空军空运103中队(北平—上海)机务员。由于他具有坚实的数理和英文功底,又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为人正直,由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选派,于1946年赴美国航空机械学校短期进修,1947年回国。
作为物理海洋学专家,文圣常主要从事海浪理论及应用研究。他从理论上证明经零阶矩和峰频率无因次化后的风浪频谱为两个不同成长阶段的谱的线性叠加,并依此导出解析形式的谱。还以解析方法导出风浪方向谱,其中能量相对于方向的分布同时取决于频率和风浪成长阶段。针对国际盛行的第三代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存在的困难,提出新的混合模式。除论文外,他发表了《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等两部专著。他在海洋世界里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不断为物理海洋学增添新的内容,推进着中国海洋事业前进,一次又一次地去占领世界物理海洋学最先进的前沿阵地。
文圣常在20世纪50年代初从事海浪谱的研究工作。在当时,国内尚未开展海浪研究。1953年,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在青岛小麦岛设置了我国第一个波浪观测站。当时在国际上海浪研究盛行两种方法,但都有缺陷和不足。文圣常在这一阶段写出《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的重要论文,其特色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能量平衡出发推导出海浪谱;在风浪谱中风速、风时、风区以参量出现,所以文氏风浪谱可以描述风浪成长的全过程。在涌浪的研究中,考虑到国际上盛行的HU斯韦尔德鲁普和WH蒙克的能量平衡或P—N—J的概念都是以半经验的方法来求得涌浪的波高和周期,且斯韦尔德鲁普—蒙克方法中以空气阻力来解释能量消耗的概念尚欠妥当,此外还没有顾及涡动的影响,于是文圣常提出《涌浪谱》的论文。该论文基于涡动和绕射作用,提出涌浪谱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考虑到台风区是圆形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由于这两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赵九章、赫崇本二位教授推荐,在《中国科学》上以英文发表。在60年代初期,由苏联海洋学家YuM克雷洛夫编著的《风浪》论文集专著中以俄文全文刊载了风浪谱的内容,并在当年有关的国际海洋科学进展评论中被列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文圣常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主要从事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工作。他将海浪中能量和谱结合起来付诸实际应用,主持和领导了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浪预报方法研究组的技术工作。由于研究充分考虑我国海域的特点,该组提出的海浪计算方法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70年代后期,为适应我国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出近岸工程设计和管理的标准,该组的研究成果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第二篇(水文)的第一册《海港水文》中。该规范于1978年出版,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在有关规范中依赖苏联和美国方法的状况。《海港水文》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文圣常于20世纪80年代末继续从事理论风浪谱的研究,使风浪谱的理论更臻完善。尽管文圣常在50年代末已提出了有相当特色的风浪谱理论,但他并没有以此为满足。直到80年代,国际上所采用的谱依然是通过观测和经验得到的。文圣常在谱形中引入了另一个参量,即尖度因子,推导出了理论形式的风浪频谱。这种谱既可以适用于深海,也可以应用于浅水。鉴于所得出的谱与中国各海区的观测结果符合良好,且又与国外广泛引用的谱相当接近,而后者得自十分系统的北海观测结果和经验拟合,这样也就间接地支持了文圣常提出的理论风浪谱的可靠性。与国际上已提出的各种谱相比,文圣常所提出的风浪谱能够对风浪随风速、风时、风区、水域的变化进行较系统的描述,还可以利用有效的参量描述谱形,便于应用。这一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已在海洋水文环境和海浪预报方法中得到应用。文圣常围绕这一研究发表的一组论文,于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20世纪80年代末,文圣常同时还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为第76项中核心课题的负责人,并承担其中“海浪数值预报方法”专题的技术工作。该专题针对国际海洋界盛行的所谓第三代模型中源函数和突出的经验性,以及波—波非线性作用计算费机时太多的缺点,探索出一种更有效、更实用的数值预报模式。文圣常于1989年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了由他改进、发展的风浪谱。与国外方法相比,混合型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是同时代较精确、较简便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此项研究成果于1989年获得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奖,文圣常获先进个人称号。
尽管海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军事需要而新兴的一个起步较晚的海洋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战后在海运、造船、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海洋科学中重要的分支。由于海浪现象的复杂性,虽然学者们在20世纪50年代末已提出种种海浪理论,但在概念上和计算方法上有时差异很大,甚至是矛盾的,且文献也分散。为此文圣常编著了《海浪原理》一书,于1962年出版。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有关概念、海浪研究的最新发现和计算原理。而美国唯一的一本同类型的专著在1964年才出版。《海浪原理》一直是海浪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自60年代中期以后,海浪研究迅速发展,文献大量增加,为满足广大海洋研究工作者的需要,文圣常等人花了四年的时间,编著了近100万字的专著《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于1984年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截止到80年代初的海浪研究成果。在500余篇文献中,近400篇是70年代以后发表的。该书的出版是我国物理海洋学界的大事,它成为广为引用的一本专著,对促进我国海浪研究的发展、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和满足有关应用的需要等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文圣常除了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外,在海洋教育事业上也做出了卓越贡献。文圣常编著了一系列具有我国特色的物理海洋学的专著与教材,除上述两种专著外,还编著了《海浪学》、《液体波动原理》、《图解与近似计算》、《海洋近岸工程》等教材。由于有像文圣常这样的一些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学者,青岛海洋大学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文圣常所主持的物理海洋学科被列为全国重点学科,还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由他领导并长期工作过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物理海洋研究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除海浪外,在物理海洋学科的其他方面,诸如浅海动力学、风暴潮、水团和水温预报、海洋环境动力学、潮汐和海平面、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等学科研究都处于国内先进地位。文圣常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期间,在国际合作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87年,美国海洋科学界的工作总结中指出,在与中国的国际合作中,与山东海洋学院的合作是最富成效的。
幼时对神秘海洋的热爱和向往,最终使文圣常在20世纪50年代初改行,他是在短时间里完成由航空转向海洋研究的学者。1946年1月,他乘船赴美时途经太平洋,几千吨的船舶像玩具似的颠簸,当时他就决心设计出一种海洋能量利用的装置,去叩开海洋世界的大门。他很快设计出一种利用海浪能量的动力装置模型,于回国后的翌年自制成功,经几次改进,先后在嘉陵江畔、北戴河海边、青岛汇泉湾成功地进行试验,于1953年在《机械工程学报》上刊载的论文《利用海洋动力的一个建议》,就是这几次试验的总结。文圣常的研究始终瞄准海洋学科的国际前沿,且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有成就。在美国期间,除了努力学习航空机械专业知识外,他还广泛涉猎其他自然科学。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能了解当年鲜为人知的原子弹的奥秘,他翻译了加拿大著名物理学家JK罗伯逊著的《原子轰击与原子弹》原著,回国时已经将该书译完,于1947年出版。
文圣常早年回国后,到重庆中央工业学校任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重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湖南大学副教授、广西大学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为加强高等军事院校,刚满30岁的文圣常服从组织调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1953年应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教授的邀请,前往青岛山东大学海洋系任教授,从此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以后,先后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动力海洋教研室主任、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主任、副院长,1984—1987年任院长,1984年创建物理海洋研究所并任所长,1988年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物理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圣常是山东海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科评议组成员。曾多次被选为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水文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他是《海洋湖沼》和《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海洋物理学科主编之一,《中国科学》和《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编委,《青岛海洋大学学报》主编。198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文圣常是一位有贡献而又谦虚的学者。尽管他在海浪理论研究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在物理海洋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然而他始终认为自己的一点点工作不值得称道。他顾大体、识大局,始终把国家需要和组织安排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研究志向和利益放在第二位。2011年,文圣常借90华诞之际,特意与自己的弟子们举行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师生座谈会,他说:“许多人问我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哪些,我并无什么经验可谈,唯独信仰爱国主义和追求科学精神,牢牢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和追求科学精神以及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是我毕生献身于祖国海洋事业的力量源泉,这也是我想给同学们说的心里话!”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砖桥镇 豫南古城砖桥,牵着大别山余脉,笼着淮河水的灵气,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物埠粮丰,民风淳朴。战争年代,留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实的脚印。她是著名上将尤太忠的诞生地,她是中科院士文圣常的故乡,她因见证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一次转折性会议王大湾会议而被载入史册。砖桥镇位于光山县城东南24公里处,全镇辖13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现有人口28100人。全镇总面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