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善炯(1917.4~),出生于江苏吴江
。微生物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
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
县一个偏僻农村的破落地主家庭,父亲沈时则受过中等教育,曾在乡里教书,母亲沈贞
是农民,为人贤惠,闾里皆知。沈善炯7岁时入家乡私塾,8岁后先后入泰来桥初级小学和同里高级小学。1931年他到县城进吴江中学念书。吴江中学学风淳朴,校长开明爱国,勉励青年要努力读书不忘救国,三年的初中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学农,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农业学校。毕业后经父母同意,靠各方借贷和出卖田地考入学费低廉的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事件”爆发后,沈善炯未能随学校西迁,只身-到广西,入柳州的广西大学农学院为借读生,求学期间得识植物学家张肇骞教授,张肇骞的教导,对他以后树立从事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研究的志向产生了影响。1939年他转学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由于他勤奋努力,成绩优异,成为生物系教授张景钺的得意学生。1942年自西南联大毕业后,沈善炯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随戴芳澜教授
研究真菌。1945年经张景钺介绍到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抗战胜利后,1946年,沈善炯随张景钺到北京大学植物系工作,任研究助教。
1947年经张景钺介绍,沈善炯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奖学金赴美留学,专修生物化学遗传学。他的导师是N.H.霍罗威兹(Horowitz),副导师是著名有机化学家L.切赫梅斯特(Zechmeister)。为了补充化学基础,他辅修有机化学。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是分子生物学的摇篮,云集着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浓厚的学术
空气对沈善炯产生很大影响,他刻苦求学,取得优异的成绩,1950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经导师介绍去威斯康星大学生化系当博士后研究员。朝鲜战争爆发,爱国学者纷纷要求回国,他辞去威斯康星大学的聘约,于8月31日离美回国。
沈善炯于1950年11月回到祖国,经谈家桢和丁振麟教授的介绍入浙江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副教授。1952年转到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室任副研究员。1953年,植物生理研究室从实验生物研究所分出扩建为植物生理研究所,他任微生物生理组组长,从事抗生素的研究。1956年升任研究员。1958至1959年经苏联科学院恩盖赫特(Engdhardt)院士推荐,去莫斯科苏联医学研究所,在著名生化学家A.布朗斯坦(Braunsteln)实验室工作一年,研究细菌的氮同化。归国后中国科学院在上海筹建微生物研究所,他被任命为副所长,主管业务。1961年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又归并到植物生理研究所,他仍任副所长,先后协助罗宗洛、殷宏章
两位所长负责学术领导。
沈善炯的研究领域,首先是对古瓶菌和链孢菌的研究。沈善炯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时,在真菌学家戴苏澜的指导下研究古瓶菌。他的第一篇论文被推荐发表在1944年的《美国植物学杂志》,这项工作纠正了前人对古瓶菌的错误描述。1947年~1950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当研究生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链孢菌的甲硫氨酸合成和酪氨酸酶,发现链孢菌酪氨酸酶的形成受温度和含硫化合物的抑制。他的导师霍罗威兹根据他的发现,深入研究了酶的结构和诱导问题,丰富了基因和酶的学说。
其次是对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的研究。沈善炯从1953年开始从事抗生素的研究,解放之初,我国的抗生素生产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一些发达国家禁止对我国出口,我国必须自力更生发展抗生素生产,这是一项急迫的国家任务。沈善炯主要承担研究金霉素和链霉素的生物合成。他发现金霉菌分解己糖时,戊糖循环
的运转与金霉素的合成有关。在这个结论的指导下,生产部门采取限制磷酸盐浓度的发酵培养基,有效地提高了金霉素的生产。沈善炯等在抗生素研究上的成绩,在学术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价值。该项成果获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果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评奖,定名中国科学院奖,后改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再次是对固氮基因的结构和调节的研究。从1974年起,沈善炯研究自生固氮细菌的结构、表达和调控的一系列遗传学问题。在研究nif基因的调节方面,沈善炯最早应用克隆技术,证明nifA蛋白对nif基因的调节作用,他们还就氧和温度等因素对nif基因的调节作了系统和较深入的分析。沈善炯等在自生固氮细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肺炎克氏杆菌的精细结构定位和特性研究获得197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世纪80年代开始,沈善炯的实验室开展根瘤菌共生固氮的遗传学工作。工作的重点在细菌和宿主生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关系。他们发现苜蓿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建立的共生固氮系统中,结瘤基因和共生固氮基因的顺序性表达。这项工作在1998年召开的第16届国际遗传学会上,沈善炯应邀作了专题报告。
沈善炯在科学上的成就以及对祖国科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使他获得国际上的声誉。1978年加州理工学院在纪念T.摩尔根(Morgan)建立生物系50周年所举行的“基因,细胞和行为”的学术会议上,特邀请他作关于固氮基因的报告。美国南加州华人工程师和科学家协会,根据他在微生物生化和生化遗传学研究上
的成绩,授予他杰出成就奖。1996年他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7年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