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曾沂(1792-1852)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名遵沂,改名曾沂,字念祖、功甫,号春泉、小浮、小浮山人(因梦前身为浮渡山僧)、船庵、蔓庵、护生庵、瑟庵。室名丰豫庄、东津馆、东洋馆、凤池园、三十六梦龛。出身于世宦之家。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潘世恩长子。年二十一中秀才。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五应礼部试不第。道光元年(1821)援例得内阁中书。五年,患肺病辞官归里,遂不复出。长斋礼佛,究心佛典,亦以济世利民为务。佐其父经营丰豫义庄,丰年买进粮食,荒年施舍赈济贫苦农民。十余年间,赈济大米四、五万石。又创放生会。后以赈灾叙功得光禄寺卿衔。
文学成就
其诗语言通俗质朴,常有潜心悟道之语。林则徐称其“《楚游》一集,皆超悟悬解之作”(《桐江集跋》)。吴嘉洤称其诗“冲淡蕴藉,有樊榭遗响,诵之者翛然自得弦外之音。中年以后,耽味禅悦,时多妙语,有未易骤解其意趣者”(《重刻功甫小集·序》)。
著有诗集《放猿集》、《桐江集》、《江山风月集》、《船庵集》、《闭门集》、《功甫小集》。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四(附潘世恩传后)。冯挂芬《功甫潘先生墓志铭》(《碑传集补》卷一一)、潘曾沂《小浮山人自订年谱》(载《功甫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