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4年-1966年]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定县(今定州)北鹿庄村人。幼读私塾,后在罗庄铺任教。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清军学兵营学习,结识青年军官冯玉祥,后任副官、营副等。1912年参加滦州起义,后任国民军营副、营长、团长、河南警务处长兼开封 厅长、旅长。1915年归冯玉祥部,任二十二旅旅长兼教导团团长。1924年10月,北京政变时奉命先行入城,一夜之间控制局势,被任命为国民军北京警备司令和京畿司令。11月3日,鹿钟麟向冯玉祥、黄郛(代行国务总理)建议:驱除溥仪,须从速进行。紧急国务会议决定派鹿钟麟以修改清室优待条件为由入宫驱溥。1924年11月5日上午,鹿钟麟带领手 队20人驱除溥仪出皇宫。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京,鹿钟麟代表冯玉祥负责接待。孙中山逝世后,又协助李烈钧办理丧事。1926年春,鹿钟麟任察哈尔省都统兼国民军东路军前敌总司令,9月又任国-军参谋长。1927年与邓哲熙、南汉宸等赴苏联访问,受到斯大林接见,回国后任第二集团军东路军、北路军总司令。1928年任军政部次长,署理部长。中原大战失败后寓居天津。1932年任南京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三战区长官署参谋长。1938年5月,经冯玉祥向蒋介石推荐,并经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同意,武汉国民党政府任命鹿钟麟为国民党河北省党部主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赴冀前,由冯玉祥带领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拜访了周恩来。鹿表示一定与共产党、八路军搞好关系,共同抗战,并发表了《北上宣言》,进一步表达了到河北团结抗战的决心。但鹿钟麟一到河北就大讲他是国民党的合法代表,为与共产党、八路军争夺领导权制造舆论。
1939年蒋介石秘密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后,鹿钟麟积极响应。共产党本着团结忍让、顾全大局的原则,由刘伯承、-等与他多次会谈,但他仍一意孤行。当年2月,在日军“扫荡”下,鹿钟麟西撤至邢台西部山区路罗镇。1940年,鹿钟麟辞去一切职务后,在重庆向冯玉祥谈起在河北制造摩擦失败和蒋介石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时,冯玉祥生气地说:“我要你深入敌后与八路军合作,发展一些部队,谁要你管他那些混账办法。”1942年,鹿钟麟任兵役部长,1945年任华
北宣抚使。
鹿钟麟是国民党第四届中执委候补委员及第五、第六届中执委委员,获国民党军二级上将军衔。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兵役部长职务,移居天津市陕西路,蒋介石多次来电报催他去南京,鹿钟麟没有从命,而是等待天津解放。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鹿钟麟决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新的生活。他以普通居民身份参加街道工作,热心参加卫生运动,抗美援朝中带头捐献。1954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称他是“街道工作专家”,并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鹿钟麟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军政人员发表讲话,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1966年1月11日病逝,遗体安葬于天津北仓革命公墓。著有《滦州起义的前前后后》、《冯玉祥北京政变》、《驱除溥仪出宫始末》、《张学良在南京受审的回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