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晚号仪卫。清代桐城派著名作家、文论家。
方东树少承家学,聪慧过人,但科举连连失意,遂绝意功名,专心治学。乾隆六十年(1795)赴江宁(南京)就学于姚鼐,学识大进。中年以后治经史,于文论亦有研究,相继任庐州、亳州、宿松、廉州(今广西合浦县)、韶州(今广东韶关)等地书院讲席。他常常鸡鸣即起,午夜不眠,潜心思考,每有所得,便随手记录下来,结集成百余卷的《待定录》。
方东树师事姚鼐,与梅曾亮、管同、刘开
并称“姚门四杰”。他通过著书讲学,继承和阐发了桐城派文论。他笃信程朱道统,注重考据辞章,为文有物有序,讲究经世致用,师古而不袭古,议论词达意尽、酣畅淋漓,对桐城派后期的余波蔓衍起了重要的作用。乾隆、嘉庆间,汉学盛行。被汉学家奉为宗主的阮元总督两广,在广东设立“学海堂”,同道者趋集门下,声势显赫一时。方东树客居其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著《汉学商兑》一书,坚持桐城派文论观点。此后,阮元等汉学家著作中,竟出现了调和汉、宋的观点。梁启超称方东树编著此书是“一种革命事业”。
战争中,方东树客居广东,著《匡民正俗对》,陈禁烟之道;著《病榻罪言》,论御敌之策,主张坚决抗英;另著有《昭昧詹言》、《书林扬觯》、《大意尊闻》、《向果微言》、《仪卫轩文集》等十余种近百卷书籍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