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友(1912—1984),男,相声演员,师承相声名家赵霭如先生。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北京。幼年曾学裱糊手艺,后来结识相声名家刘德
智,向刘学习相年声表演。十九岁在北京正式拜赵霭如为师。出师后,无论单口、对口、群口,逗、捧、腻都很精通,还擅唱太平歌词,兼演双簧。曾长期在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演出。王长友先生的记忆力相当惊人,以至在他晚年时,在相声界赢得了“相声仓库”的美称。
1945年末,34岁的王长友来到了济南晨光茶社。王长友发现,济南的观众对相声艺术的欣赏水平很高,也很内行,没有真本事真功夫绝对打不开局面的。本来打算在晨光茶社踢过门槛就回京城的他,决定长期驻扎下来,博采众名家之长,尤其是要重点培养自己的爱徒赵振铎,让他在这座相声艺术的最高学府里接受高人的指教。
为了使赵振铎能够得到孙少林先生的真传,王长友与孙少林协商,让孙少林收赵振铎为义子。赵振铎来晨光茶社前在京津两地就已小有名气,他是当时出了名的“模仿秀”高手,经常模仿“相声大王”张寿臣(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师父)的表演风格。他模仿逼真,获得了“小寿臣”的雅号。
孙少林和义子赵振铎爷俩一见如故,少年赵振铎也视义父如同亲父。孙少林后来病故,赵振铎千里奔丧,并以孙家老大哥的身份顶丧驾灵为孙先生戴孝送终,成为相声界广泛流传的一段佳话。
王长友心地善良,为人忠厚老成,和气谦虚。他的表演风格端庄稳重,看起来不紧不慢,却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他演出的《太平歌词》、《八扇屏》等段子,有着与众不同的表演技巧和风格。当年在晨光茶社献艺的节目中,最受济南观众欢迎喜爱的是他拿手的段子《哭笑论》、《千里走单骑》,连串的“包袱”能让观众在整个段子中捧腹大笑。精彩绝妙的演技,曾让个别观众笑岔了气,半天才能慢慢缓解过来。
王长友记忆力很强,不论段子的难度有多大,只要他观摩三遍,基本上就能拿下来。有一次,孙少林到北京休假,赵振铎的徒弟李金斗,向师爷孙少林汇报相声段子《八扇屏》中的《个别另样》时,把孙先生的独家绝活《扁毛畜生》演练了一遍,让孙少林指点。当李金斗演练完毕后,孙少林问李金斗是跟谁学的,李金斗回答说是师父王长友传授的。孙少林发现李金斗在演练时用的是他当年最初版本,当时王长友曾经看过,没想到就按原句一字不差地记下了,并且又原汁原味地传给了他的再传徒弟李金斗。由此可见,王长友先生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以至在他晚年时,在相声界赢得了“相声仓库”的美称。
晚年王长友身体情况不好,1981年查出了胃癌,王长友得知做手术可以活5年,不做手术只能活3年,他能在有限的时间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把艺术传下去,毅然选择不做手术。1983年中央电视台组织北京的曲艺老艺人录像演出保存艺术资料,王长友带病与罗荣寿搭档演出了其代表作《文章会》,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这段录像在25年后经王长友先生的徒孙肖巍上传在网络上出现,使得其艺术更好地展现在世人眼前。1984年,王长友先生不幸逝世,享年72岁。
艺术成就
解放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建国后参加相声改进小组,后转入北京曲艺团,和谭伯如合作。1962年,曾参考借鉴上海滑稽戏的手法,结合相声语言艺术的特点,与他人合作、改编、创作了一批化妆相声,如《拔牙》、《资本家与洋车夫》、《耍猴儿》、《如此恋爱》等。由于年轻时失音,嗓音嘶哑,但他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另辟蹊径,表演时形成以情取胜、以相感人的独特风格,听众冠以“麒派相声”的美誉。
艺术传承
王长友一生培养指导了很多学生,正式拜师收徒的有12人,以赵振铎成就最为显著,再传弟子李金斗也曾得到他的教益。其他弟子有丁玉鹏、郭文岐、茹少亭、寇庚杰、康松广等。
王长友先生的儿子王惠林已经继承父业(艺名王文
林),师承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很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是北京德云社的元老,现已与搭档徐德亮一起退出德云社。
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相声《不离婚》、《到处碰壁》、《刘巧儿养猪》等均成为保留节目。其代表作有《哭的艺术》、《白逼宫》、《朱夫子》、《批三国》、《文章会》等,单口相声有《山东斗法》、《君臣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