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8年-1968年,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文革中遭受破孩,1968年12月18日,中央专案组以交代“有关刘少奇的问题”为名对翦伯赞进行逼供,时年70岁的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用- ,以死抗争。
励志求学
1898年4月1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翦伯赞出生于湖南桃源枫树岗翦旗营。
翦伯社会活动照片
翦伯社会活动照片 (3张)
1903年,入私塾启蒙。
1904年,转入清真小学。
1908年,入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0年,入常德中学预科。
1912年,升入本科。
1916年,毕业后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
1919年,毕业后在母校常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1924年夏,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经济。
投笔从戎
1925年,回国不久,乡人唐生智介绍他前往武汉国民革命军,同时介绍他参加了国民党,当时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欢迎他投笔从戎。
1926年,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大革命失败后,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潜心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先后发表了《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等论文,与吕振羽合著了《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和侵略我国的滔天罪行。
1927年,参加了邓演达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担任该部特派员。他受政治部委派,经大同到山西太原和绥远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去动员山西督军阎锡山和绥远都统商震起义,响应北伐。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阎锡山电令商震逮捕翦伯赞,晋军名将商震是位有正义感的将领,随即通知翦伯赞,让他迅速离开绥远。我父遂经大同逃往上海,幸免于难。
1931年,翦伯赞以山西代表身份参加了宁粤0时的“广州政府”成立大会等。从30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在上海开始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并参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是封建的生产方式,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
1933年春,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意大利驻天津总领事齐亚诺以“0”的罪名将他逮捕。
1934年5月,他与好友覃振一道赴欧美考察司法,随行人员还有李敬安、宋乐六(宋教仁之子)等人。
1937年5月,在南京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烽火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翦伯赞与同乡吕振羽等发起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和“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并任常任理事,主编《中苏半月刊》,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
1938年,翦伯赞在徐特立同志支持下,与吕振羽、谭丕模在长沙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宣传抗日,积极参加抗日救援工作。
1939年3月,长沙大火前,接受党的指示,翦伯赞与谭丕模、张天翼等同志一起前往湘西溆浦民国大学任教,团结进步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及托派分子进行激烈的斗争。
1940年2月13日,在风雪交加之夜,他按照党的指示,前往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中苏文化》副主编,同时担任冯玉祥的《中国通史》教师,并经常到陶行知的“育才学校”授课,以及应郭沫若之邀,在郭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进行学术讲演。后来追忆往事,写下了以下诗句:“钧党风声夜半传,山村寂静正新年。难忘小市疏灯夜,急雪寒江独觅船。
1943年,又完成了《中国史纲》(第1卷)和《中国史论集》(第1辑)的写作。
1944年7月,日军攻陷了围困长达47天的衡阳,随后直逼常德、桃源。11月19日翦伯赞的家乡桃源沦陷,26日常德亦失守。在那个岁月,翦伯赞常常夜不成寐,他含泪写下了《常德、桃源沦陷记》。
-工作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翦伯赞还曾应约到毛泽东的居处聚谈,并协助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冯玉祥等做了不少-工作。
1946年1月,“旧政协”召开,“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委员会主任的章伯钧遂提议聘请翦伯赞担任“民盟”出席“旧政协”的顾问。此后翦伯赞还与中共上海工委书记华岗保持联系,参加各种中共地下的秘密活动。抗日战争结束后翦伯赞赴上海,担任大夏大学教授、大孚出版公司总等。
1946年5月,他与周谷城
、张志让、夏康农、吴泽、邓初民等组成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开展民主斗争,并与邓初民等主编和出版《大学月刊》。
1947年10月,奉组织之命,他潜往香港,期间担任达德学院教授,并与茅盾、侯外庐、千家驹等分别主编了香港《文汇报》的“史地”、“文艺”、“新思潮”、“经济”等副刊。
1948年9月,翦伯赞在香港九龙尖沙嘴临时寓所工作。
1948年冬,翦伯赞与郭沫若、马叙伦、侯外庐等人同乘轮船北上,在山东烟台登陆,辗转到河北省的阜平县等地。
1949年1月,他来到解放区的河北,在石家庄附近的李家庄以及西柏坡。
1949年2月1日,跟随解放军一同到达北平。
1949年3月,他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了“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及归国,便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不久就被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委员。
1949年7月,中国新史学会筹备会成立,负责人是范文澜,翦伯赞作《丛刊》的工作。
建国著述
1950年成立了中国新史学会总委员会,由翦伯赞、陈垣、郑振铎、向达、胡绳、吕振羽、华岗、邵循正、白寿彝11人组成,并确立了各个专题及其负责人。
1950年出版翦伯赞主编的《义和团》。
1951年7月,中国史学会正式成立。翦伯赞任《丛刊》。
1951年,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和忠诚老实交清历史运动开始。
1952年秋季,他主张任何朝代都先讲经济基础,再述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领域,先讲政治,再说军事、科技、文化。从院系调整后,翦伯赞是北大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后又兼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并兼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1953年,出版翦伯赞主编的《戊戌变法》。
1954年,翦伯赞在《历史研究》第四期发表《关于两汉的官私奴婢问题 》。
1955年,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1956年夏,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在湖南省的视察,“他专门考察了长沙市
的文化教育工作。
1957年夏季,“反右”运动,翦伯赞发表《拥护大鸣大放,反对乱鸣乱放》刊于《北京日报》。
1957年9月18日在由郭沫若主持的社会科学界批判 的大会上,翦伯赞发表《 在历史学方面的-主义活动》。
1958年1月,翦伯赞参加周扬
召开的关于编写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座谈会,组织一个以郭沫若为首的编写领导小组,尹达、范文澜、翦伯赞等是小组成员,尹达要求翦伯赞大力支持,要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中抽调部分人力支持编写,翦伯赞同意。
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当时在“中国通史陈列”中用哪一种古代史分期的观点来布置陈列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翦伯赞都主动提出以“战国封建论”的观点来布展,从而解决了一个难题。
1959年2月,翦伯赞在《光明日报》发表《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对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品格的评价。
1961年春,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外历史年表》等。北大历史系接受“文科教材会议”的委托,准备撰写《中国史纲要》,他还先后发表《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和《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批评史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极左思潮。也为《纲要》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这在当时得到了陆定一、周扬
等的赞同。
1961年秋,应-同志之邀,与范文澜、吕振羽等同志去内蒙古访问。途经大同时,回忆当年,颇有感触,写下了《大同感怀》的诗句:“重到边城访旧踪,云岗石佛华严钟。难忘三十年前事,风雪漫天过大同。”
1962年5月9日,翦伯赞到扬州师范学院作学术报告《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发表在一九六二年第六期的《江海学刊》上。主要讲纠正不学无术、无知妄说、牵强附会的历史学术问题。
1963年9月,时任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和主编的翦伯赞,就反修防修大背景下的史学研究问题致信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提出“忠王是农民革命英雄,有缺点,但不应苛求”。
1965年12月,《红旗》杂志发表了戚本禹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文章公开对翦伯赞的历史观点进行了批判。
伤逝岁月
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翦伯赞读后说:“为什么要对吴晗同志那么粗暴?乱打棍子,乱扣帽子,这样搞,以后没有人敢写历史剧了!”此事件后他要受到批判破孩。
1966年4月7日,范文澜派助手到翦伯赞家中探望。
1966年6月3日,部分媒体发表文章:《打倒史学界的东霸天、西霸天》,矛头直指范文澜和翦伯赞(来源《人民日报》)。
1966年8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和其他中学的-一起到到清华大学砸东西打人之后,又来到燕东园二十八号翦伯赞家中抄家。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全会的讲话中提出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也要给予出路,而“不给出路的政策不是无产阶级的政策”,并且以翦伯赞、冯友兰为例。
1968年12月4日-指使的“刘少奇专案组”的副组长巫中,绕开学校的“军管”当局,带着几名副手,在历史系“翦伯赞专案组”几个人的带领下找到翦家逼问有关刘少奇的问题。
1968年12月18日夜,翦伯赞戴淑婉夫妇俩无奈之下服下了积聚起来的-,清晨,杜铨见翦氏夫妇一直不开房门,就喊了数声,不见任何反应,心中顿生疑窦,就将门闯开,发现夫妇俩已远离了这个世界,只见翦伯赞夫妇各睡一张床,揭开被子,两人都整整齐齐地穿戴着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在翦伯赞中山装的两个下衣袋里,各搜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展开一看,一张写着“我实在交代不出什么问题,所以走了这条绝路,杜师傅完全不知道。”;另一张上写着“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1978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邓小平亲自批示为翦伯赞彻底平反昭雪。
1979年2月22日,他的追悼会上,摆放在会场前方的骨灰盒里,只有3件物品:一是翦伯赞的老花眼镜,一是冯玉祥曾送给他的自来水笔,一是他们夫妇的合影。
主要著作
主编
《中国史纲要》《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和《义和团》。
著作
《中国历史哲学教程》《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国史论集》《中国史纲》《历史问题论丛》《先秦史》《秦汉史》等。
合著
与范文澜、胡华等人合著出版《中国历史概要》一书。
主要贡献
翦伯赞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旧史学,建立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他发表的《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论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及有关《红楼梦》研究、历史人物评价等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的《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宣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 了唯心史观和虚夸学风。他认真执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鼓励史学工作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改造世界观,提倡老专家要认真带徒弟,青年要虚心向老专家学习,做到尊师爱生,互学互助。翦伯赞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代史学家之一,为在我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著作共达四百多万字,是他一生献身于革命、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珍贵成果。
家庭生活
爷爷:翦万效
父亲:翦奎午,(1847-1949),湖南桃源人,谱名万效,又名逢吉,字奎午。是当地有名的数学教师。
母亲:林氏(汉族)。
翦伯赞的第一任妻子:姓李,生有二子一女(翦斯平、翦天聪、翦心倩),但很年轻时便因病离世。
翦伯赞第二任妻子:戴淑婉女士与翦先生相伴一生,直至同时离世。
弟弟:翦仲襄。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今湖南大学)毕业,采矿冶金科学士,地质学专家,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主任委员。1928年秋,介绍历史学家吕振羽与胞兄翦伯赞认识,成就一段佳话。后因文革中遭破孩而悬梁自尽。
长子:翦斯平,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又名翦天民,派名凝思。194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桥梁专业,1946年赴莫斯科大学建筑系深造,1949年回国,是北京、天津古城改造设计的决策人之一,有“桥梁之父”之称,晚年居天津。
次子: 翦天聪(1921年-2007年8月),湖南省桃源县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全国第七、八届政协常委会委员,湖北省第六、七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及名誉副会长等职。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
长孙女:翦晏,翦伯赞长孙女(翦斯平长女),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编审,北京市西城区
人大代表,个人出版有《20世纪中国货币精品》等。
次长孙女:翦安,1949年生,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系翦伯赞孙女(翦伯赞长子翦斯平之次女),图书馆学专家,天津图书馆研究员,中国民主进步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自考)。现任天津市图书馆典藏部主任,第十二届天津市政协常委。[15-16]
三孙女:翦宁,1951年8月出生,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系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孙女(翦斯平三女),古钱币专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孙子:翦大畏(翦天聪之子)执教于中南民族大学,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