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柱(1896-1981),字澜洲,号梅景。广东新会人。
少年时曾入蚕业学堂学习,向往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后,他在县立中学读书,率先剪掉辫子。毕业后先后当过教员、警官、记者和税务员。后为省财政厅厅长杨永泰
赏识,推荐给新会县公署,公费保送去法国留学。
1920年抵达法国,先习法文,再入巴黎大学学习经济学。他与胡国伟等创办《先声周报》,风行于侨界;又参加组织“旅法华人救国联合会”,声援反对列强的斗争。
1924年12月,与曾琦、李璜等在巴黎玫瑰城共和街寓所创立中国青年党,被选为宣传主任。他把《先声周报》作为青年党的机关报,宣传该党政治主张。
1925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法政大学以及武昌中华大学讲授经济、政治学科。
1926年,应云南都督唐继尧之邀赴滇,受聘为省公署高级顾问,旋任新办的民治学院教育长,同时兼任东陆大学教授和云南讲武堂政治教官。
1927年唐继尧离滇,张子柱亦去职,应邀往越南海防新会华侨办的“时习学校”任教。
1928年返国,赴香港创办西南中学(当时唯一的新制中文学校)。同时与胡国伟等创办《香港时报》和《探海灯》三日刊,宣传中国青年党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后,张子柱利用所办的报刊,呼吁国人抗日救亡,捐献救国。自此后数年间,投身为香港侨界服务。他先后任东华三院、保良局总理、侨港新会商会主席、钟声慈善社社长、孔圣会会长、自卫团团长、华商总理、值理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被蒋介石召见,受聘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返港后,任南京银行香港分行副行长。次年又与友人创办中国书局,出版教科书。
1941年底,香港为日军侵占,张子柱避居澳门。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国民参政员、制宪、行宪国大代表、国民政府经济部政务次长、工商部政务次长,一度代理部长。曾于1947年率领代表团往古巴,出席联合国贸易暨就业会议,为副首席代表。
1950年与友人合资组织北婆罗洲中国建设公司,任董事兼新村建设委员会经理。
1953年张子柱到台湾出席“国民大会”,后被任为“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侨务委员会”顾问、“中国青年党”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
1981年病逝,终年85岁。
著有《国家主义与世界潮流》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