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据(约232~284)西晋文学家、道家。字道彦,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本姓棘。善文辞,历官山阳令、尚书郎、右丞、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冀州刺史、太子中庶子。在思想上,倾向于道家。所写《船赋》,采用“论器而比象”的手法,通过对船的描写发挥老庄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发挥质朴、空虚、行无辙迹、心无所营、混同贵贱等老庄的基本观点。他写道:“且论器而比象.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内空虚以受盈。遇流则逝,遇抵而停。受命若响,唯时而征。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而自宁。不贪财以徇功,不忧力而欲轻。丰俭随乎质量,所胜任乎本形。虽不乘而常浮,虽涉险而必正。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弛奔。周游曲折,动与时并。博载善施,心无所营。囊括品物,受辱含荣。唯载涉之所欲,混贵贱于一门。包涵通于道德,并纳比乎乾坤,感斯用之却广,信人道之所存。”(《船赋》)此外,在枣据的思想中还包含一些儒家思想的成分如不辞劳偷安、必正、善施等等。《晋书》卷九二有传。著有诗赋论50余篇,多佚。《全晋文》卷六七辑有其部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