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同志生平(1903-201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教育家,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原副校长王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6日10时0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108岁。
王越同志出生于1903年12月,广东兴宁人。1921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师从陶行知先生。1926年起,王越同志先后在梅县师范学校和兴宁兴民中学任教,他立志启迪民智,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志愿从此确立。1930年至1933年先后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多位名师指导下从事教育心理学和国学研究。1931年撰写了《人格测量》一书,这是他早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1933年至1946年,王越先后任中山大学、广东文理学院和湖南蓝田
国立师范学院的副教授、教授。他目击时难,对日寇的野蛮侵略,对国民党政府的无能与 ,非常愤慨,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阅读进步书刊,接触地下党员,联系进步青年,并不顾个人安危从国民党监狱中营救了十多名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抗战胜利后,王越同志任中山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他不惧 政府的威胁和破孩,以教授身份领导中山大学师生罢教-,进行反内战、反破孩、反饥饿斗争。1948年,在地下党的关怀下,他前往香港参加新民主主义教授协会,从事宣传工作。1949年夏进入东江游击区,加入了准备接管广州的行列。广州解放后,王越同志参与接管中山大学的领导工作,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对原有学制、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规章制度均作相应调整,以期符合新时代之要求。他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尊重和爱惜人才,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任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历任民盟广东省委第三至第七届副主委。195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东省政协第二至第五届副主席。为广东省民盟的建设和发展,为广东省政协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8月调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兼暨南大学校长陶铸同志领导下,为暨大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8月重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王越同志以75岁高龄参加暨南大学复办的领导工作,他四处奔走、“三顾茅庐”、感动和争取了许多知名教授学者到暨大工作。1982年2月改任暨南大学顾问。1988年8月,离职休养。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2006年王越同志被授予暨南大学终身成就奖。
在广东乃至全国教育界,王越同志都是一位德高望重、广受尊敬的教育家,曾任第一届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史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届广东哲学社会科 合会副会长。王越同志在教育理论和中国教育史研究等方面卓有成就,主要著作有《人格测量》、《教育原理》、《教育论文集》等专著;还与他人合编和出版了《中国古代教育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离休后,他仍潜心钻研和发表教育与生产力关系、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等论文。王越同志在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出版了《百岁王越诗文选》等著作,其诗其文充满爱国热情,以诗词刻画出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喜人成就。
王越同志对贫苦工农大众有炽热爱心,解放前曾在广州举办民众教育馆,身体力行为工农及其子弟提供和争取受教育的机会;并曾在广州郊区的长湴村创办农民夜校,解放后继续与该村的干部和村民一直保持着珍贵的友情。
王越同志生活简朴、为人正直、助人为乐、平易近人、学识渊博,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学生,都把他看作是良师益友。他始终追求真理,从一个农家子弟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教育家、知名学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领导干部。他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见证了祖国从贫弱走向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