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克
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20日13时0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4岁。
王克
明院士,1939年3月2日生于浙江省乐清市,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以高等访问学者身份出访美国奥尔贝尼大学;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克明院士曾任山东大学物理系主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加速器应用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波姆(Böhmische)物理学会科学成员,第四、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山东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在53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克明院士长期从事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及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在离子注入光波导研究领域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他和他的团队在离子束光电晶体材料改性的研究中,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氧化物光电晶体形成光波导的结构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导区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并进一步揭示了离子注入波导结构的形成机理。他所提出的利用“高能重离子低剂量”方法在若干种重要的氧化物功能晶体材料上制备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导的模式是对传统的“高能高剂量轻离子”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首次利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在铌酸锂、BiBO以及钒酸钇等晶体上形成了折射率增加型的光波导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波导的形成机理。这种方法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王克明院士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为山东大学核物理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53年的教学生涯中,王克明院士不拘一格,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自1985年起先后培养了19位博士,其中一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三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些人才活跃在国内和国际核技术科学领域,为国际核技术科学的应用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王克明先生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为中国离子束学界走向世界作出了奠基性重要贡献,促进了山东大学及全国其他学校相关领域教学、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由王克明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第十八届离子束材料改性国际会议、第二届中韩先进信息功能薄膜研讨会以及担任联合主席的第五届亚欧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国际会议的召开,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科研水平的国际化,提升了中国离子束学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王克明院士以其对科学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严谨扎实的治学风格,敏锐的学术思维,创新的科研风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的品德情操,深受学术界同行的敬佩和历届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他念念不忘为之献身的科学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的逝世,是我国物理学界的重大损失,是山东大学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