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长捷,无线电遥测专家。湖北安陆人。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建国后,历任解放军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助理研究员,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测控公司总经理,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期从事航天遥测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火箭和人造卫星遥测系统的研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生平
史长捷,1925年10月10日生于北京,祖籍湖北省安陆县。父亲史青
,字丹池,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土木工程系,欧洲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曾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土木局局长,后赴汉口江岸任平汉铁路第三总段总段长。母亲张浚民是一位思想进步,正直善良的知识女性。要求子女诚实做人,刻苦攻读,做国家的有用之材。在父母的教育与熏陶下,他自幼勤奋钻研,立志学习工程技术。
幼年时期,父母为他及铁路同事的子女一起聘请了家庭教师,进行数学、语文、英语等的学习,使其养成了学习的自觉性,并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1937年步入社会教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汉口汉光中学,次年因武汉沦陷,随父母迁居,先后就读于四川华阳县中学、自贡市蜀光中学和四川乐山武汉大学附中高中部,在武大附中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的学习中,学习成绩在班稼一直名列第一,各科成绩都是优秀。中学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精神都为其以后的大学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根深才能叶茂。
1944年考取武汉大学电机系电信组,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着各类知识。武大地处著名的东湖风景区,在校期间却从未去东湖一览,全身心地倾注于学习,他四年学习成绩的总平均名列全班第一。他不仅学习拔尖,而且关心和帮助同学,思想进步。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基础,1948年大学毕业后不久,他即加入了中共中南局-部秘密组织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协会。
1948年7月,大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武汉电信局长途电话机务站任实习技术员。1951年调赴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开始从事电信科研工作,后该所改为总参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这一期间,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恢复和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时期,也是新中国电信事业创建和蓬勃发展时期,风华正茂的史长捷,以其朝气蓬勃的满腔热情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在电信技术工作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三路载波机的研制,担任工程组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并亲自攻克了宽频带放大器、自动电平调整等技术关键,与有关科技人员一起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三路载波机的模样机。结合研制工作,他还系统地搜集和总结了苏联专家关于载波机总体设计的理论与经验,成册,为载波机设计提供参考。
1957年年末,他随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一起并人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开始献身航天事业的生涯。先后担任二分院五支队遥测研究室主任、试验处工程师、一分院七所(后改为七机部704所)技术副所长等职;1982年任航天部测控公司总经理;1985年任航天部(1988年改为航空航天部,1993年改为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常委、研究员。他一直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的测控、遥测系统的研制及其科技管理工作,从第一代光学外测系统的研制,到仿制苏联的并经改进而研制成功的第一代遥测系统,直到我国的第二、三、四代遥测系统的研制;从设施设备研制,到科研生产队伍的培养,直到科研生产机构的组建;从研究、设计,到试制、生产,直至参加型号的飞行试验;从技术发展方向、途径、发展战略的确定,到发展规划、计划的制订、实施,直至技术方案的确定。他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与汗水,发挥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研制成功并已投入使用的多种遥测系统、测控系统不仅满足了各类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与应用卫星等的研制与飞行试验的需要,而且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有的已可以和国际测控系统接轨,为这一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他还是一位在遥测与测控技术领域有影响、有造诣和学术思想活跃的老专家,是这一技术领域公认的主要学科技术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在还有多项技术兼职,如中国军事测控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美国ABI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在大学兼职教授等。
正由于他在航天事业和遥测与测控技术领域的贡献,因而多次收到表彰与奖励。他曾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1项国防科技成果特等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980年,被破格晋升两级工资,并被评为七机部劳动模范。1991年,被评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还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1992年,他分别荣立航空航天部二等功和一等功。1999年9月18日,他作为特邀代表荣幸地出席了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大会。这是对他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所作贡献的褒奖。他也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