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衡,字公度,1915年7月生,云南普洱县人。1936年考入省立云南大学文史系,毕业后考入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文科研究所做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史学大师顾颉刚,攻读中国历史地理。毕业后留在该所任助理研究员。1943年赴重庆,担任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的秘书,协助其校对、标印《曲石诗录》。1945年8月,应国立云南大学历史系之聘,回校任教,从而开始了其在云南大学的工作生涯,直至1996年去世。李为衡先生曾担任过云南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云南大学教育工会副主席和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云大支部委员等职,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知名教授。
在云南大学工作的40余年中,李为衡先生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近代重要史籍介绍”、“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总论”等课程。李为衡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们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做事”。因此,在李为衡先生的教学过程中,他的授课内容不但涉猎广泛,而且还经常脱稿授课,善于把历史典故用精练的语言穿插其间,把枯燥的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趣妙横生,既对知识进行了讲授,也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而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很多听过李为衡先生讲课的学生都说:“李先生讲起课来,把一部严谨的历史讲得绘声绘色,饶有兴趣,很吸引人。”
李为衡先生还认为,教学的根本不仅在于“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李为衡先生除每周辅导学生两小时,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情况和进度,让研究生们尽量广的扩充知识面外,还要求学生一起跟着做课题。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时,李为衡先生要求参加课题组的每个学生必须根据课题要求做出课题设计方案,然后各人讲述自己所做方案的思路,并对其逐一进行评价,制订出最优的课题实施方案,最后再根据方案分配任务给每个学生。李为衡先生这样做,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迅速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研究0现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做研究或帮助学生调整研究计划,使学生在3年短暂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和做研究的方法,进而使学生们具有扎实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为学生们在今后迅速适应工作和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业务骨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李为衡先生担任云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的20多年里,他为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云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课程从过去只能开一两门,增加到能开十多门。李为衡先生还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多年来积累的心得体会、教学方法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本学科的中青年教学科研人员。当年的谢世宗、罗石承、吴妙玲、戴文光、谭茂森等中青年教师就曾在李为衡先生的指导下进修过中国近代史,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教法以及独立开出基础课的培养计划的方法等。李为衡先生在半个世纪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各类人才,为云南大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李为衡先生早年从事过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研究工作,绘有《唐宋元明清政治疆域表》;编写了《唐宋元明清物产表、户口表》等。20世纪50年代后,在其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李为衡先生又编写了《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重要史籍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等教材和资料,还参加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撰工作和《中国地震史资料》一书中《云南地震史资料》的编写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李为衡先生的有些研究成果没有被发表,但却是李为衡先生心血的结晶,是其一生中对国家对学校作出的重要贡献!
李为衡先生除了教书育人和做学问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除担任过昆明市五华区人民代表外,曾长期兼任云南大学教育工会的工作,从1950年开始,曾先后担任过系里的工会组长、部门工会主席、校工会副主席和主席,并任过省工会代表。在李为衡先生兼任云南大学教育工会工作的30余年里,李先生以“凡是对党对社会主义有益的工作,哪怕是能力水平有限,总是尽力努力去做”的工作态度,为云南大学广大的师生员工做了不少实事,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从而在广大的师生员工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
1996年11月23日,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一生的李为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