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昌(1394—1445),字时亨,号塘湖。通城县塘湖镇人。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进士,登刑部宽榜,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浙江副使。因御赐“绣衣”,人称“刘绣衣”。刘仕昌在朝不附权贵,检举贪墨,正直敢言,清肃朝堂,明宣宗朱瞻基御赐其“清朝鸣凤”匾和绣衣一袭。某同朝翰林学士曾题诗《送刘绣衣按交趾》:“虬髯白皙绣衣郎,骢马南巡古越裳。城郭新开秦郡县,山河原是汉金汤。天连铜柱蛮烟黑,地接珠崖海气黄。莫说炎荒冰雪少,须令六月见飞霜。”道出了刘仕昌令- 污吏胆战心惊的凛然正气和威严。塘湖刘姓后裔有提前一天过年的习惯,据说是刘仕昌任漕运官时,为在春季梅雨季节来临前,将地方粮食按时运往京城,算定腊月三十出发是最佳时间,于是安排家人在腊月二十九过年。此俗流传至今。现刘仕昌仍有象牙朝笏、宣德炉、象牙象棋遗物三件,存于通城县博物馆。“清朝鸣凤”匾现悬挂于其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