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华是江西省修水县路口乡人,出生于1921年,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9年9月入党。历任司号员、号目排长、连长、教导队队长、营长等职。于1945年6月第二次孝丰反顽战役中牺牲。
丁有华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是一位红军战士,母亲被国民党杀害后,有华同志由其祖母抚养,相继祖母又被国民党抓去挖去双眼,幼小的有华同志,国民党也不肯放过,到处搜捕,幸在他姑母冒着危险,千方百计地东藏西躲保护下,才脱险送到他当红军炊事员的父亲处,其时,他才八岁,就这样当了红小鬼。因他从小缺衣少吃,长得矮小瘦弱,行军时,有时还由他父亲炊事担子挑着他走呢。十一岁学吹号,当了司号员。1939年在傅秋涛的新四军老一团二营当号目。党内任营部支部书记。后下连当排长,在繁昌战斗中,不畏日寇,作战勇敢,手腕处负伤,出院后到军部学习。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出来后,到抗大学习。1942年调十六旅,先在教导大队一队(连排干部队)当队长,1944年春到“五”团当营长,1944年秋该营合编为“四六”团三营,他仍为营长,直至牺牲。
有华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年轻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一贯着装整齐端庄,经常保持一派军人姿态,长得矮而健壮,作风泼辣,动作敏捷,善动脑子,思想活跃,决心果断。工作认真负责,执行命令坚决,待人正派,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和群众打成一片,对部队要求严格,但不轻易批评人。作战勇敢沉着,指挥灵活,有良好的军事技术,战术修养,对投弹、射击、刺杀三大军事技术和操场动作,不仅个人掌握熟练,而且还善于教学,他还会武术,会劈刀,更吹得一手好号音,直到当营长时,身边还保存两个号嘴子,在战斗中经常发挥他这一专长,他还要求下级干部要学会号牌,我就是在他指导下,把号牌子翻成简语学会的。刺花 、舞单、双刃,同司号人员对吹号牌子是他的业余爱好和乐事。
下面就讲几个他给我们幸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
有华同志在十六旅教导队任一队队长时,当时我为该队专职支部书记,目睹他不管是操场动作还是战术训练,大都由他亲自任教,一一按要令、操典,并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不仅能熟练地讲解,而且还能做示范,与学员摸爬滚打在一起。当时的教导队学员们,在回忆座谈中,还深有感慨地,对他不仅怀有怀念之情,而且还深有感激之意。认为有华同志对他们在教导队学习时,重视养成教学,使他们由一个老百姓变成为一个革命军人和干部,不知不觉中养成有如此组织纪律性和革命坚定性,在革命的长河中能有今天,这是一个很大因素。
有华同志对部队的培养锻炼,也十分严格有方。他任“五一”团营长时,我在他营里任连指导员,又在他领导下共事两年多,直至他牺牲。又亲身体验,亲眼见到:“五一”团是由地方武装组建起来的,而且他到任时,正值清水塘战斗部队大量伤亡后,又补入一批金坛,溧阳等地的新战士。部队不论走路还是打仗,都还不怎么行。经他一段时间的率领,经过整训,日常养成和战斗锻练,就带成能跑路会打仗的部队了,编到“四六”团后不几个月,就打牛头山,出色地完成了攻击敌团部的主攻任务。又如1945年初,向浙西进军时,除夕前急行军三天两晚,过冰河爬高山,部队能吃苦,一路上无一逃亡无一掉队的,而且随即投入战斗,春节打到莫干山,进入武康城。再如1945年初夏,在第三次孝丰反顽战役中,攻打顽主力“五二”师,我团负责攻打敌一个团部率一炮兵连和几个步兵连固守的孝丰西面石炭山时,团里当晚已组织团主力二营攻了几次未成。时已接近拂晓,若天亮前还攻不下这个山头,我们整个部队就要腹背受敌,要处被动。团长吴泳湘果断使用预备队,要三营来攻,八连担任主攻,刚拂晓一举攻下了这个山头,天亮时已扩大战果至敌纵深,敌溃不成军。这是一次山地攻坚的硬仗。是丁有华同志牺牲后的第一仗,他虽未亲临指挥,但说明他生前已经把部队锻炼成能打硬仗大仗的部队了。同时也表现部队对丁有华营长崇敬怀念之情,都抱着誓为丁营长报仇的决心。是役也是为皖南事变讨还了血债。
有华同志对部队的要求,首先是对干部的要求。如1944年春,部队进至溧阳山区,他为使部队适应山地战的需要。在一个早上,他自己扛了一挺机 ,悄悄地跑到附近山头,向着部队集合吃饭的打稻场方向打了一梭子。部队正在吃饭,突闻 声大作, 在头顶呼啸,全营立即丢下碗筷,分别按原先分配的任务,抢占了山头阵地,有华同志这时却已下了山,用号音调部队在原吃饭的打稻场集合,他作了简短的讲话,扼要地说明抢占山头的重要性和防敌突然袭击的手段等。有的连干部责怪他,紧急集合也不向他们打个招呼,有华同志说,紧急演习不只是为了锻练战士,而重要的还是锻练干部,看干部在突如其来的情况发生时,是如何处理和指挥部队的,通过演练吸取经验,提高组织指挥的能力。
有华同志一贯英勇机智。他到“五一”团不久,遇日寇扫荡溧阳后周地区,数倍于我的敌寇,疯狂向我进攻,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地一面组织部队阻击,一面有计划地指挥撤退,为了迷惑敌人,他自己吹起燎亮的冲锋号,从容地指挥部队撤出了战斗。事后有人问他,部队撤退,为什么吹冲锋号?他说,敌数倍于我,但刚打了,双方都不摸底,我反用号牌,等敌人搞清是诈,我们已走远了。这就叫“兵不厌诈”。又如1945年初,我军向浙西挺进,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黑夜行军,突然与顽军六十二师遭遇,丁营长就立即命令部队就地先敌开火,并率尖兵排向敌发起猛打猛冲,敌在黑夜行进间遭突然猛攻,未及展开,就己缩成一团,我们在团里其他部队配合下,敌一个师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在战斗总结时他说,遭遇战就要先发制敌,先敌开火,尤其是夜间,就要猛打猛冲,这时候就要大胆勇敢,这叫“两军遭遇,勇者为胜”。
有华同志作战中一贯身先士卒。据当时与他共事的教导员雷应清同志回忆说:“丁有华同志是个革命乐观主义者,在频繁的战斗中,从不顾个人安危,表现作战勇敢,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我与他共事中,相互关系融洽。上级交待任务时,常争挑重担。经常亲带突击部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的营里其他同志,在回忆座谈中,也都一致认为,丁营长在战斗中,全营哪里险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为下级干部起到了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如1944年秋,我军在长兴、廊庑一带行动,有一天晚上,我们刚到宿营地,即听到附近村上老百姓呼救,有土匪抢老百姓耕牛,为了救农民于水火之中,丁营长立即率小部队追击,他跑在部队最前面,先头班班长张彪
怕丁营长在黑夜中遭土匪黑 ,一把拖住他,不让他走在最先头追击,他根本不听,直至追回耕牛完成任务。又如1944年10月23日周城战役,我“四六”团负责打南渡增援,埋伏在南渡至周城途中的大小金山东侧山上,由早上直至下午,潜伏时间一长,部队难免有些急躁,他沉着冷静,并时刻关照部队要耐心,不要急躁,不要暴露目标。当敌汪伪军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华新吾率一个营增援周城,进入我伏击圈时,丁营长一面打响发令 ,一面随即跳出掩蔽地,带头冲下山去压向敌阵,敌人在行进间,未及展开,就被我冲垮全歼,是役活捉团长华新吾以下全部官兵,缴曲射炮两门和全部武装,我无一伤亡取得全胜。再如1945年初,我进军浙西,一天晚上,大雪初晴,寒风刺骨,行军要过西苕淝大沙河水深过腰,战士们不太愿脱衣下水,丁营长也未开口,自己首先脱衣下水过河,在这无声的命令下,部队很快都脱衣下水过河。第二天就进到莫干山,胜利完成任务。
丁有华同志的牺牲,是在1945年6月,部队翻过羊角岭,打到天目山,在第二次孝丰战役后,我部为避开敌正面,调整部署,等待战机。我营担任掩护,在天目山东南十余里处的“十二都”附近,为迷惑敌人,主动出击,由八连连长彭邦炎带突击队,很顺利,无一伤亡,歼敌一个排攻下山头。随即丁营长率营部人员也到山头,当他亮下手电照敌工事时,另个山头敌机 打来一梭子,正击中丁营长胸部等要害,抬下已不救牺牲。当天他的遗体随部队向“十二都”东北转移,至“轮水界”小山村,因部队当天又要转移,丁有华同志遗体由团长吴咏湘亲自交待给当时被派在该地筹粮的周群同志负责掩埋在该村山脚下。
丁有华同志确是个好同志,离开我们整整40年了,但凡与他接触过的同志,都难以忘记,包括老区人民,像宜兴张诸太平村的老一辈群众,在我1984年去走访时,也无不对他有深刻印象,深表怀念。愿丁有华同志及其全家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系新四军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