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5年-1953年,革命先烈]
邓飞黄(1895-1953),原名声坦,字子航,桂东县流源乡人。
1918年,入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与傅斯年、罗隆基等投身“五四”运动。1924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青年部秘书,主编《国民周报》《国民新报》。1926年,赴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政治周报》主编。不久,随军北伐,与郭春涛一起被派往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总司令部,先后任政治委员、民政处长、前敌政治部主任。北伐会师后,任国民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河南省党部常务委员、河南省党部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宣传处长等职,并主办《河南民报》。1928年底,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要成员,直至蒋、汪合作,组织解散为止。1931年,任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后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组织中国经济研究会,主编《中国经济月刊》。
1935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中央党务委员,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主任委员。1938年6月至1947年5月,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议员暨驻会委员,国民参政会经济动员策进委员会委员暨驻会委员。1943年9月29日,当选为中国-青年团一届中央干事会干事。1945年5月,被选为民国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后又任中央党务委员会中央训练委员,中央训练团116期指导。1946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后任-实施促进委员会委员、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并主编《经济杂志》。1948年5月,任--及-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7月,程潜入主湘政。邓飞黄随之回湘,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民政厅厅长。
1949年1月上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电催程潜对中共中央提出的争取和平八项条件的意见时,程潜召集省府人员进行研究,会上,邓飞黄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湖南问题,力斥主战派。他说:“孙中山
总理生前告诫我们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我们与共产党讲和,使三湘人民免受战火涂炭,正是继承了总理的遗志,也是民心所向。”
湖南解放前夕,白崇禧突然袭击,派人闯入邓飞黄家中,妄图挟持他去广州。他临危不惧,巧妙周旋,挫败了敌人企图将他劫往台湾的阴谋。
邓飞黄,历任高官,清正廉洁。1948年,桂东县县长夏三杰去拜访他时,邓飞黄说:“要想干点事,就不要-。我不做生意,不讨小老婆,不建房子,没有股票,对得起老百姓。”
邓飞黄自幼爱读书,力学笃行。留英期间,省吃俭用,将节余的5000余元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图书资料。抗日期间迁往重庆时,他的行李甚简,但书籍颇多。他赴欧留学回国后暂寓长沙。在桂东旅省同乡会的欢迎茶话会上,他说:“同乡们要广增知识奋发图强,为国增光,为家乡增光。欢迎大家来借书看。”邓飞黄学识广博,主编过多种报刊,发表许多文章。译著有《社会经济学》《中国经济建设问题》等。
邓飞黄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心系家乡。抗战前,曾将积蓄的一些钱寄回流源兴建中山堂;任省民政厅厅长时,多次请求省政府拨款修建桂东公路。
1949年8月,邓飞黄参加湖南和平起义,29日,被委聘为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顾问。后任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3年,病逝于武汉,享年58岁。